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肝移植或肝叶切除术有关的基本问题之一是供肝/余肝的体积能否满足机体生理功能的需求,当供肝或余肝体积过小,其生理功能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则可能表现为小肝综合征(small-for-size syndrome, SFSS)。SFSS是肝切除或活体肝移植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术后凝血障碍、肝性脑病、顽固性腹水和持续性黄疸,甚至伴有呼吸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SFSS的发生机理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移植物的大小、门静脉过度灌注、潜在病变、肝再生能力、流入道和流出道情况,受者病情轻重等;然而,SFSS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防治措施也在积极探索中。近年来,文献报道了多种SFSS实验动物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来研究SFSS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以大鼠、犬、猪等动物制作的SFSS模型,各具优缺点,如大鼠体积小,手术精细,不易实施血管分流术调节门静脉灌注压力;而犬、猪等动物价格昂贵、手术条件要求高,且不宜进行大样本量研究。我们拟实施“门静脉压力调控预防SFSS的实验研究”[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联合专项基金(2008CD008)],探究门静脉灌注压力在SFSS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该课题需要建立符合SFSS典型表现的实验动物模型,还需要利用该模型实施门腔分流以调节门静脉灌注压力。通过预实验我们发现,大鼠、犬、猪等实验动物均不能较好的满足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因此,我们探索以兔作为实验对象,建立SFSS动物模型。文献关于鼠、猪、犬等实验动物的肝脏解剖学研究较为详细,而有关兔肝脏解剖学研究很少并且描述混乱。因此,本课题首先对兔肝脏及其附属管道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需要的SFSS模型并用于后续研究。目的1.对兔肝脏分叶及附属管道进行描述性解剖学研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分叶和附属管道进行规范化命名。2.建立兔SFSS动物模型,并用于后续研究。方法1.兔肝脏及其附属管道应用解剖学研究:选择由昆明医科大学动物科提供的健康日本大耳兔20只,体重范围1.5kg~2.5kg。经耳缘静脉按照1ml/kg注射3%戊巴比妥钠麻醉。固定其四肢,腹部退毛。(1)肝脏在体与离体解剖学观察:取正中切口进入腹腔,离断肝周韧带,充分暴露肝脏对其进行在体解剖学观察。处死动物后,经门静脉灌注生理盐水冲洗血管。完整取下肝脏对其进行离体解剖学观察。(2)全肝及各肝叶称重,并计算各肝叶占全肝脏及兔体重百分比。(3)制作门静脉和肝静脉管道灌注标本。经肠系膜上静脉插管结扎其尾侧端,注入管道铸型剂(造牙粉和自凝牙托水10g:10ml混合)制作门静脉管道铸型标本。结扎肝后腔静脉头侧、尾侧端,同上注射管道铸型剂制作肝静脉管道铸型标本。待管道铸型标本硬固后,取出肝脏。将其放置于20%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腐蚀显露管道标本。Microsoft office2007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2.兔SFSS模型的建立。将42只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n=2),A组(n=10)为切除“左中叶+右中叶”组,B组(n=10)为切除“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组,C组(n=10)为切除“尾状叶+左中叶+右中叶+右外叶”组,D组(n=10)为切除“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右外叶”组。经耳缘静脉按照1ml/kg注射3%戊巴比妥钠麻醉。固定四肢,腹部退毛,碘伏消毒,铺无菌单。取腹部正中切口进入腹腔。应用无血切肝技术,分别对A组、B组、C组及D组实施肝叶切除术。观察术后活动及进食情况。术前和术后存活兔分别于第1、3、5、7天麻醉后经耳缘静脉采血留取标本检测ALT、Tbil、PT,然后开腹获取肝组织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死亡兔行肝脏剖检。Microsoft office2007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1.兔肝肝裂明显,依据肝叶形态、肝裂走形和门静脉主干分支形式将兔肝脏分为五叶:尾状叶、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和右外叶。全肝质量为(60.13±16.11)g,占其质量百分比为(2.88±0.06)%,各肝叶质量分别为(3.93±1.13)g、(15.93±3.50)g、(14.83±3.31)g、(15.08±4.34)g、(12.08±3.55)g;占全肝质量百分比分别为(6.22±1.02)%、(25.44±2.55)%、(23.72±2.71)%、(24.15±5.21)%、(19.32±4.23)%。左中叶和右中叶根部肝组织融合,其余各肝叶相对独立,尾状叶包括相对独立的乳头突和尾状突两部分。各肝叶有相对独立的Glisson系统且肝静脉走行于肝蒂内。2.根据上述测得的肝叶质量及不同肝叶组合占全肝质量百分比数据,A、B、C、D四组保留肝叶占全肝质量百分比分别约为50%、30%、25%、6%肝叶,术后一周存活率分别为100%、50%、20%和0%。术后第1天,B组和C组ALT、Tbi1、PT值开始升高,至术后第3天达到高峰;术后第5天开始下降,至术后第7天达到相对稳定状态,而对照组和A组术前、术后ALT、Tbi1、PT值变化均不大。术后死亡兔进行剖检可见余肝不同程度的淤血肿胀、淤胆和胃肠道淤血,腹水浑浊。术后存活兔剖检,肝脏红润,质地软;A组、B组和D组可见不同程度肝脏增大,其中B组和C组肝脏增生明显。术前获取的对照组肝组织标本HE染色显示:中央静脉清晰,肝细胞胞质及胞核清晰,无炎细胞浸润。A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获取的肝组织标本HE染色显示:中央静脉中度淤血,间质水肿、肝细胞浆疏松、空泡化及点状坏死和少量灶性坏死,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汇管区有较多炎细胞浸润,少量肝细胞核有丝分裂象及二倍体细胞;术后第5天和术后第7天可见肝细胞明显增生,有较多的二倍体和多倍体细胞。B组和C组术后第1天获取的肝脏标本HE染色显示:中央静脉中度到重度淤血,间质水肿,术后第3天肝窦内血栓形成明显,大片灶状肝细胞坏死,肝细胞有丝分裂象明显及少量多倍体及二倍体细胞;术后第5天肝细胞仍不同程度肿胀、间质水肿及炎细胞浸润,但较前减轻;术后第7天,二倍体细胞明显增多,少量炎细胞浸润。结论1.兔肝脏解剖学既与犬、鼠、猪等哺乳类动物类似,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本实验通过对兔肝脏在体、离体解剖学和肝脏管道灌注标本的观察,规范了文献中对兔肝解剖学的混乱描述。在此基础上,测量全肝及各肝叶质量,并计算各肝叶占全肝质量百分比,为在该方面的基础研究提供数据支持。2.根据兔解剖学特点行不同质量百分比肝叶切除术来制作SFSS模型。当保留肝脏占全肝质量百分比约25%~30%时表现为SFSS,保留30%肝脏体积时,术后存活率较保留25%肝脏体积高,因此保留30%肝脏体积时制作的SFSS模型更为稳定,可作为研究SFSS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3.本实验建立的兔SFSS模型可用作基金项目“门静脉压力调控预防SFSS实验研究”的后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