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国外部分国家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以及国内“医教协同”培养模式的实行情况。并以天津某高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了解“医教协同”背景下,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影响其培养质量的内、外部培养流程进行全面再造。最后借鉴相关经验提出建议,为推进该模式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外部分国家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以及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实地调查法了解国内部分高校“医教协同”培养模式的实行情况。其次,以天津某高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引入流程再造理论,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内、外部培养流程进行全面再造。问卷由调查者统一发放并说明填写要求,填写完毕后由调查者统一回收。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其中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率和百分比,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医学教育现况,通过比较发现,这些国家医学教育比较严格,极为注重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其中住院医师培训是成为临床医生的必经之路,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生终身学习的必修课。对国内南京、上海、重庆等6所高校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高校均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进行为期33个月的临床轮转;其课程实行学分制,主要安排在第一学期的周末或晚上。此外,为促进“医教协同”培养模式的顺利过渡,安徽、广西、四川等地均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对2015年以前入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工作进行了认定。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21份,其中管理人员问卷25份,有效回收22份;导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82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调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发放问卷348份,有效回收314份,第二部分发放348份,有效回收319份;肿瘤学实证研究共发放问卷250份,有效回收221份。调查结果显示,72.93%的研究生接受“医教协同”培养模式的意愿较高,但由于了解渠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调查对象对该模式的认识程度较低,而且不同人群的认识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χ~2=43.497,P=0.000)。招生方面,大部分人群认为该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仍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察,因此分别有60.72%的管理人员、41.00%的导师和52.87%的研究生认为应该在入学考试中加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的考察比重。课程方面,超过50%的研究生认为目前的课程体系有待完善,近90%的课程采用教师单纯讲授的授课方式,授课方式单一;此外,大部分的调查对象建议学校开设一定的网络课程供研究生灵活选择。临床培训方面,经过一定的临床轮转,学生的各项技能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仍有部分研究生表示临床轮转过程中培训基地及带教老师对其重视程度较低,管理状况不尽如人意,而且调查显示不同轮转基地的师资配备情况有所差异(χ~2=23.735,P=0.005)。技能考核方面,84.33%的研究生表示轮转科室的出科考核比较合理,但也有部分研究生表示出科考试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反馈效果。此外,近90%的研究生表示目前的奖助体系不能满足其基本的生活要求。由于肿瘤学尚未被纳入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目录,而天津市也未出台相应的培训标准,所以目前该市肿瘤学科只能按照大内科或大外科的二级学科进行轮转。实证研究结果显示,79.64%的肿瘤学研究生认为有必要在学期间参加规培,但53.39%的研究生表示目前的规培体系不利于其今后肿瘤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希望将肿瘤学纳入国家规培体系,按照肿瘤专科的的轮转方式对其进行培养。此外,调查还发现目前大部分用人单位仍将规培证作为招聘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且各单位对科学学位毕业生的要求和专业学位没有太大区别。结论:“医教协同”培养模式实现了我国医学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但该模式刚刚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行,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部分专业不对接、相关培养体系不完善、配套政策不健全以及经费保障不足。各高校要借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和建设双一流学科的契机,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培养方式,对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内、外部培养流程进行全面再造,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做好“医教协同”的衔接工作,推进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