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文化的核心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文化从来都不是纯粹语言、文学和艺术表现形式意义上的存在,其多样化的形式背后蕴涵着相应的国家和民族在特定社会阶段的社会意识形态,其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化的内容起到统领和引导的作用。文化传播和内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在蕴含共同价值观的一定文化环境中,使民族的全体成员逐步达到情感、观念、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相互认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民族凝聚力。在此基础上,国家的全体成员进一步对共同利益、社会理想、共同目标等进行选择,逐渐形成多数人认可的政治理念,形成以政治认同为基础的国家凝聚力。在这里,文化和意识形态都起到了形成民族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的凝聚功能。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成员间在总体利益一致的基础上逐步分化出不同的利益取向、价值取向和思想倾向,这就需要强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社会、凝聚社会成员的功能,通过对社会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认同,去引导国民认同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增强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在当代中国,这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想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真心接受,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光靠理论的灌输不行,必须要将其蕴含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各种文化形式中,让人民群众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强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文化走向,影响着国家文化秩序的变动和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由经济全球化而带来的信息传播的自由交流,使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继承在全球化的语言环境下正在失去原有的空间,国家的文化边界正在逐渐被消除,国家文化主权受到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就目前的全球化态势来看,西方文化处于强势地位,表现为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弱势地位,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强大压力和冲击。面对这种跟随全球化而来的文化扩张、文化渗透、控制和强行推入,作为相对弱势的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我国必须意识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抵制西方文化霸权。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意识形态上还面临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需要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全球化体系的重要成员,中国需要在与西方文明的接触中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作为与西方大不相同的独立文明形态,我国文化面临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文化霸权冲击,需要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双重影响,需要对其进行扬弃,继承和发展其中优秀的内容;作为转型期的社会主义大国,利益分化和社会多元化带来文化的多元趋势,需要主导性文化统领。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造成的利益格局调整和分化以及新的利益格局的形成,必然深刻影响人们的意识,引起社会成员间政治、文化上的分化和冲突,而这些矛盾最终一定会反映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浮现出各种思想流派和学说观点,最终表现为社会转型期的意识形态冲突。在意识形态冲突的过程中,要想保持和重建社会的凝聚力,同样需要确立一个由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所统领和指导的思想文化体系,以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对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提升民族凝聚力,确保文化安全,关系重大。 作为一种认识现实世界的思维和行为范式,一种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符合中国国情,能够鼓舞和规范人们行为,有效整合社会,对于转型期多元化的中国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视角来探讨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不仅有助于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思想文化、民族传统和信仰,也对保证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具体来说: 首先,本研究对中西方文化安全思想的演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基本观点、产生和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有助于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充实文化建设内容,明确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方向,也有助于我们以文化创新更好的传播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其次,本研究从结构学和动力学两个层面分别对意识形态与国家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有助于我们将文化安全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战略放在当前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战略的整体视域下,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研究,从而使我们能够从整体意义上把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战略。 第三,对于经济全球化时代与国家文化安全攸关的意识形态挑战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分类剖析,有助于我们从国际国内关系的互动中系统认识我国文化安全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 第四,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阶层分化、精神信仰、价值追求、文化认同、理想信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理论思潮和公众思潮两个角度思考我国社会转型中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背离,探索时代变迁对理论创新的要求,有助于我们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互动中系统认识我国文化安全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面临的内部结构性挑战及其原因。 第五,意识形态需要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才能取得群众的认同和支持。这需要我们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形象化,使意识形态宣传的语言生动活泼,形式丰富多彩。本研究最后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部署,我们在国内、在时间维度上,在全球背景下,分别重点实施和谐文化战略、文化创新战略和国家软实力战略,从不同层面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