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被》是田山花袋的代表作,描写了主人公时雄与其女弟子芳子之间的一段感情纠葛。整部小说为一股强烈的矛盾、抑郁、孤独烦闷的气息所笼罩。小说的绝大部分篇幅是关于时雄心理与行为的描写,时雄成了整篇小说的中心,其行为极具复杂性。 在关于《棉被》的先行研究中,有很多对于时雄行为的论述,但都是琐碎而不成体系的。 先行研究中对于时雄行为的论述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与对于《棉被》的男女情欲小说解读模式密切相关,认为时雄的行为是理性、道德与本能、感情斗争的结果。第二种则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精神来解释时雄的行为。持第二种观点的研究者提出了“压抑模式”、“压抑意识”、“关于内面的诱惑”等概念,认为时雄的行为由这些概念作用于时雄的思想所引起。本文笔者通过对于小说文本的分析,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存在问题和一定的局限性。 先行研究中对于《棉被》的看法均存在误读,对于《棉被》的男女情欲小说解读模式在世间横行,关于《棉被》的告白性与社会时代性的争议至今仍难达成共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论首先对先行研究中所出现时雄的行为进行考察,结合小说文本,弄清其共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时雄压抑行为的概念,指出时雄的压抑行为几乎包括了时雄的所有行为,然后,参考土居健郎(1986、1989、1995)的“AMAE理论”,在小说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探明时雄压抑行为的本质和现实根源。 本论文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全面深入地解读时雄的压抑行为,推翻先行研究中存在的对于时雄行为的误读――男女情欲小说解读模式等,得出以下结论:(1)时雄的压抑行为是时雄“表”思想压抑“里”思想所产生的表里矛盾行为;(2)时雄压抑行为的本质是时雄在想依赖而又不能依赖的心理作用下,对自己想要依赖的对象所产生的无主见行为;(3)时雄压抑行为的根源在于由时代急剧转变所引起的新旧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对立。 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论文对《棉被》研究史上所存在的《棉被》的告白性和社会时代性的争议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