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蒋孔阳的文学批评思想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oyo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孔阳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他的创造美学被许多学者所研究,但是他的文学批评思想却在很长时间以来受到忽视。事实上,在他的创造美学理论的影响下,他的文学批评有着它的独特性。本文着重从三个时期的文艺理论论著和美学著作以及书评、书序中来梳理和探讨蒋孔阳各个时期的批评思想,批评实践以及批评思想产生的基础和批评的特色。 第一时期是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它是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为基础的新文艺运动方向的影响下,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指导原则的文学批评。因而在批评标准上他提出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文艺批评标准。在文艺的创作上他关注文学创作中的真实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在批评的实践上他着重从作品中的形象入手来分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在这一特殊的时期,虽然他的批评思想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但也仍有着超时代性。这主要体现在他强调文学作品的真实性,艺术性,反对从概念思想出发来进行文学创作;强调从文学作品的形象入手来对作品进行艺术的分析,反对从思想性入手评判作品好坏的庸俗社会学的批评方法。 第二时期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它是在“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创造美学”指导下的文学批评。由于他的艺术创造美学将文学艺术的创作纳入到美的创造中,认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真善美相统一创造。因而在批评的标准上,他继续重申了艺术的标准,从形象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感情的真实性与真挚性,形式的完美性与独创性,美学的感染性与愉悦性四个方面对艺术的标准做出了归纳,强调了文学创作中的主体创造性。在文学批评的功能上,他主要是通过对塑造艺术形象和艺术典型的“美的规律”的把握来实现的。在批评实践上依然是从形象入手来对作品进行艺术的分析。所以这一时期的批评特色体现在创造美学理论和批评理论以及批评实践的相互渗透上。他对美学的研究促使了他在批评中对创作规律的把握,他的批评实践又为他的美学理论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基础。 第三个时期是九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它是在“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说指导下的文学批评。因而这一时期主要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在理论上论述了文学批评活动产生的逻辑起点;从审美欣赏和审美欣赏的心理特征来论述了文学批评活动的特征,即批评活动是一种有感情的,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复杂的再创造活动。 从这三个时期的批评思想来看,蒋孔阳的文学批评具有如下的特点:第一,他始终强调文艺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第二,他始终围绕着艺术作品的形象来开展批评活动;第三,他的文学批评理论和他的创造美学理论是相互渗透影响的,前者建立在后者的基础之上,但又丰富了后者。
其他文献
黑色幽默小说流派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黑色幽默小说,主要是书写世界的荒诞、无意义.传统小说以永恒的正义为中心的世界观,在这里已转变为以荒诞
在分析了双正交小波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H.263+的双正交小波视频编码方案,并用实验证明了此项技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以社会学中的性别概念为切入点,分别从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个方面来宏观观照其中所蕴涵的性别意味,揭示和批判现实世界与文学世界中或隐或显的性别倾向及性别歧视,并对
唐人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自唐代起,小说作者始有意作小说,至此,中国古典小说逐渐脱离史家史笔直录的传统,自成一体,遂成洋洋大观。 但是本文所关注的并不是唐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