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民规模的增长是网络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一,这也使得公民多了一种表达自己意愿、参与公众治理的渠道——网络。如今正处于社会变革期的中国,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利益诉求正在打破以往匮乏的表达渠道,逐渐在网络上体现出来。网民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很容易引起共同利益者或团体的共鸣,从而跟帖、评沦或者转发,形成热门话题,极大地冲击了现有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考验着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因某些共同利益致使一些网民群体集合,集合起来的网民围绕某网络话题自发而有组织地利用网络公共空间来表达自身意愿,与此同时造成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影响。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直接导致了很多变化——群众参与意识增强、社会利益结构严重失衡、群众对于社会的不满日益严重。此外,网络型群体事件的层见叠出也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集合起来共同导致的。包括民众利益表达渠道的不畅通、传统的表达渠道又缺乏实效、政府信息不公开透明、传统媒体没有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不完善、不正当执法等。诚然,我们不得不说,在某种程度上,网络型群体事件确实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更多的演变成“公共舆论危机”,甚至升级为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我国已成功应对了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和风险,并积累了许多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但是作为新兴领域而蓬勃发展的网络空间,我们对这上面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方案还相对较少,所以,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时候,政府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就成了眼下的重中之重。本文将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意义、类型、影响因素、发生脉络和机制进行阐述,并对现阶段面对网络型群体性事件,政府的处置方案中的不当之处和缘由进行分析。基于危机应对理论,对政府防范网络型群体事件提出建设性意见。在政府妥善处理相关事件,维护网络虚拟与现实的两重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