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伊犁地区,被称之为“塞上江南”。但由于近年来伊犁地区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利用,致使伊犁地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十分脆弱。锡伯渠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由此进行的农业开发,对察县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积极应对当前察县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促进察县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以伊犁察县历史上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线索,以察县水利工程锡伯渠为考察对象,对其自清代修建至今进行的农业开发与察县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及讨论。首先对伊犁察县的概况及锡伯族进驻这一区域后的生活状况做了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具体对锡伯渠建设的原因、资金来源、施工情况及规模、清代和民国时期锡伯渠建设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锡伯渠的修缮、现代化改造的原因、施工安排、资金来源及其产生的生态影响做了进一步讨论。最后获得以下结论。(1)清代和民国时期,锡伯渠水利基础设施的开发对当时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加强了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扩大了植被覆盖率;促使察县地区农牧皆宜生态系统的形成;提高了伊犁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同时也推动了整个天山北麓地区绿洲景观的出现。(2)建国以来锡伯渠水利工程的修缮及改革开放以后锡伯渠的现代化改造,给察县地区带来了很好的生态效益。扩大了察县地区的植被面积;盐碱地得到改善;区域小气候得到改善;防洪抗旱能力提高。但伴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锡伯渠水利设施的修缮,进而进行的大规模开垦,这种过度农业开发在提高古老灌区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对伊犁河南岸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出现土壤次生盐泽化、草场严重退化、土地土质沙漠化及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综上,结合锡伯渠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为当今建设生态察县,促进察县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现实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