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疗效研究

来源 :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h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目前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数量呈现出与日俱增的趋势,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约80%,极大的威胁人类生命安全【1】。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患者常常错过静脉溶栓的黄金时间(发病4.5h内)。近期研究显示,在我国约20%的患者于发病超早期时间窗内到达急诊室,经过筛选约适合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有12.6%,由于各种原因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只有2.4%,其中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仅为1.6%【2】。而作为医疗水平相对较高的美国,静脉溶栓所占的比例也仅为4.3%。因此血管内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针对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手段及相应技术改进,进行初步探索及总结。  目的:  探讨支架取栓、桥接治疗、支架成形术不同治疗手段以及不同危险因素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01-2017.06期间前循环急性脑动脉闭塞行介入治疗的42例患者,以及2016.01-2017.11行血管内治疗的8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 料、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结果,针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1. 前循环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取栓+支架组的3个月mRS0-2评分优于单纯支架取栓组(伴原位狭窄组)的患者(p<0.05);单纯取栓(无原位狭窄组)较单纯支架取栓组(伴原位狭窄组)的患者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  2. 桥接治疗与单纯取栓的临床疗效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不同的亚组分析显示,中间导管的使用,年龄<55岁、未有高血压病史可能使患者通过血管内治疗获得更高的收益。  结论:  1. 急性前循环梗死并原位狭窄患者取栓术后支架置入可能使患者获得更大的收益,且术中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并未增加相关的出血并发症的风险。  2. 单纯取栓与桥接治疗在患者远期预后及相应并发症上并未见明显差异,但不同亚组水平上,不同方法的选择、不同危险因素的控制可能对患者的预后起着一定的预测和改善作用,因此规范的脑卒中二级预防、严格的筛选以及精确的个体化治疗能够使更多患者受益。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心患儿术中动脉血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值(P(a-et)CO2);评估过度通气是否能尽量减少P(a-et)CO2;分析挥发性麻醉药七氟烷的浓度变化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