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硒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在人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为缺硒地带,硒缺乏对畜禽养殖业的影响很大。随着硒缺乏对机体作用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目前关于硒元素缺乏对人类疾病影响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而硒元素缺乏对动物器官损伤机制的研究却少有报道。研究发现,硒缺乏会引起猪营养性肝萎缩和白肌病等病理损伤。然而,关于黑龙江省玉米硒含量情况以及猪硒缺乏性肝损伤中是否存在程序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硒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在人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为缺硒地带,硒缺乏对畜禽养殖业的影响很大。随着硒缺乏对机体作用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目前关于硒元素缺乏对人类疾病影响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而硒元素缺乏对动物器官损伤机制的研究却少有报道。研究发现,硒缺乏会引起猪营养性肝萎缩和白肌病等病理损伤。然而,关于黑龙江省玉米硒含量情况以及猪硒缺乏性肝损伤中是否存在程序性坏死和细胞凋亡尚不明确。为明确黑龙江省的玉米硒含量情况,本实验对黑龙江省内8县(市)的24份玉米样本中的硒元素含量进行检测;为阐明猪缺硒性肝损伤的具体机制,本试验以猪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猪分为对照组和缺硒组,缺硒组饲喂低硒日粮(硒含量为0.007mg/kg),对照组饲喂正常含硒日粮(硒含量为0.300mg/kg),建立硒缺乏致猪肝脏损伤的动物模型,应用H.E.染色、TUNEL染色、Western blot蛋白检测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等,观察猪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抗氧化基因、细胞凋亡及程序性坏死相关基因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旨在阐明硒缺乏对猪肝脏的损伤机制,丰富关于缺硒性肝脏损伤机理的研究,为预防和治疗缺硒性肝脏损伤提供全新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黑龙江省8县(市)中玉米硒含量检测值大部分在0.003~0.005mg/kg之间,少数县(市)的检测值低于0.003mg/kg,数据表明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属于严重缺硒地区。(2)本试验的显微病理结果显示,硒缺乏日粮处理的肝组织出现肝损伤,肝细胞索紊乱或破裂,肝门静脉内可见红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引起肝脏组织学的改变。同时TUNEL染色结果显示缺硒组较对照组的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强,表明硒缺乏能引起猪肝脏组织炎性损伤并伴随着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3)试验结果表明,缺硒组中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活性明显增加(P<0.05),OH-和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此外,缺硒组的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也明显升高(P<0.05)。同时缺硒组猪的体重低于对照组,这些证实了硒缺乏使猪体内发生氧化应激,导致机体免疫和抗氧化能力下降。(4)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猪的肝脏中,硒缺乏通过增加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9(caspase-9)和Bak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并降低Bcl-2的表达水平从而使猪肝脏发生细胞凋亡。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缺硒组猪肝脏组织中的程序性坏死通路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上调,也证实了缺硒猪肝脏发生程序性坏死。综上所述,黑龙江省玉米硒含量较低,同时硒缺乏时可通过氧化应激途径诱导猪肝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
其他文献
SRTM1、ALOS和ASTER GDEM V2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广泛的覆盖范围,在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生态建设、智慧城市、军事部署等具有重要意义。SRTM1、ALOS和ASTER GDEMV2数据自公布以来,其精度评定与修正一直是研究热点。然而大范围区域精度验证缺乏有效手段,传统方法可靠性差且数据获取成本较高。2003年,ICESat-1数据的公开为SRTM1、ALOS和ASTER GDE
分家习惯,是中国传统家庭处理代际之间财产传承关系而形成的家产分割习惯,民间俗称“兄弟分家”。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民法》以后,西方近代意义上的继承制度开始站立于国家法层面,在我国开始实施。但是分家习惯依然活跃在民间社会,调整着人们的生活。分家习惯的核心规则是“诸子均分”,也即家庭财产在儿子之间平均分配。近代继承法在被继承人未立遗嘱的情形下,家庭财产在男女之间平等分配。分家习惯与继承法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肩负着国家刑法最后一道程序的使命,由于我国监狱与社会一样正处于改革转型期,因此罪犯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与日俱增,面对这些矛盾,如果依然采用传统方法管理罪犯,势必造成监狱乃至社会的不稳定,监狱和罪犯的管理创新势在必行。鉴于此,本研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工作实践,以江苏省A监狱为例,对中度戒备监狱的罪犯分类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查阅国内外罪犯分类管理文献、总结相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业务流程管理受到企业的关注,良好的企业运营流程,能够保证企业正常运行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过程挖掘是能够从事件日志中抽取信息,从而发现,监测以及改进过程的一项技术。而数据增长速度过快,先前挖掘的结果可能不再适应当前数据,因此,提出了增量过程挖掘,其目的是在已有挖掘结果的基础上,对不断新增的日志数据进行挖掘,避免了每次从头开始重新挖掘的庞大工作量,提高了过程挖掘效率。因此,对业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和死亡的主要重症之一,是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急症,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及时、准确、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减少梗死面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急诊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作为重要的再灌注手段之一可以迅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细胞血液灌
《f小调第四叙事曲》是肖邦晚期的代表作之一。其主题的多次变奏,和声的非传统编配,音乐情绪的丰富变化,使得它被公认为是肖邦四首叙事曲中最成熟、最具戏剧性,演奏难点最多的一部作品。本论文从叙事曲创作的历史背景入手,通过分析这部作品的音乐形态框架,和声的进行和调性的转化,把握主题的动机和旋律色彩。并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经验,从触键方式、弹性速度、力度控制、指法安排、踏板运用等方面对《f小调第四叙事曲》的演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由地表向地下空间拓宽,对城市勘探的精度变得越来越高。由于人口密集和安全问题,主动源实验并不适用于在城区研究浅部地壳结构。因此寻求绿色且无破坏性的勘探方法至关重要。背景噪声成像是一种低成本,绿色环保的勘探方法。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中,可利用台站对间的格林函数研究高分辨率的二维/三维地壳结构。由于浅层体波存在噪声源来自于地表难以满足地震干涉假说、噪声分布不均匀、相干噪声
托马斯·哈代(1840-1928)在世界文学史上,特别是在英国小说创作的发展中占据着一席重要的地位。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为了他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因此,自小说出版以来对它的研究便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国内外评论界从各种不同的视角研究《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与这些研究不同的是,本论文将运用约翰·密尔的哲学思想,对小说中命运反讽这一艺术特征进行分析,追踪人物悲
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之一,给其生活造成了严重困扰。本研究通过对比芒针(秩边透水道)与常规针刺对BPH患者(肾虚血瘀型)的临床症状改善作用,总结、分析芒针对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肾虚血瘀型)症状的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BPH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BPH患者(肾虚血瘀型),总共66例。
浑河流域作为辽河水系一个重要的分支,上游流经沈阳、抚顺两个重要的工业城市,随着两岸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沈抚新城的快速城镇化,浑河沈抚段原本的天然河流逐渐转变为城市内河,导致水生态环境的恶化情势十分严峻,干流局部水质无法稳定达标,枯水期水质情况更甚。本文重点对浑河沈抚段上游和平桥至下游长青桥的水质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其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可知目前浑河沈抚段干流枯水期污染较为严重,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