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解剖学特点,探寻鞍区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总结手术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期间,我科手术的24例鞍区脑膜瘤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入路和术后疗效。全部病例均在全麻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手术入路包括:翼点入路12例,冠状切口单额经纵裂入路5例,额下入路4例,经眶上锁孔入路3例。结果:按Simpson分级:Ⅰ为6例,Ⅱ级为13例,共占79.16%,Ⅲ级为5例,术后视力改善的有12例21眼,无改变的为7例12眼,5例4眼视力术前下降。讨论:临床上对起源于鞍结节、鞍隔、前床突或蝶骨平台等区域的鞍上脑膜瘤统称鞍区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4%-10%。占成人鞍区肿瘤的第二位,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由于视交叉与视神经同鞍区有密切的相邻关系,患者多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常有内分泌改变症状、颅内压高压症状、肿瘤压迫额叶底面引起精神障碍症状等。鞍区解剖结构相当复杂,是颅内血管和神经最集中的区域之一,鞍区脑膜瘤显微手术须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采用不同的术式。主要有4种手术入路:翼点入路、冠状开颅单额经纵裂入路、额下入路及眶上锁孔入路。4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翼点入路适于大型肿瘤位于鞍区或向鞍旁发展者,冠状开颅单额经纵裂入路适于直径小于3cm的鞍区脑膜瘤向鞍上前方、上方生长以及鞍内甚至向蝶窦内生长者,额下入路适合鞍区大型脑膜瘤,特别适合向纵裂内生长的肿瘤,眶上锁孔入路美容、损伤小、适于直径3.0 cm左右的肿瘤。无论是否全切脑膜瘤,安全才是手术的首要目标。安全切除的含义是:力争全切除肿瘤,保留神经血管结构,如若不能完全切除,不必勉强,采取次全切除,对附在神经与血管结构上的残余脑膜瘤,术后行放射治疗或进行观察。充分术前准备尤其重要,要仔细分析CT、MRI等影像学资料,了解肿瘤基底、生长方向、毗邻结构、供血动脉及静脉窦受累情况。脑CT血管造影术、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及DSA可以显示肿瘤的血供来源和静脉回流途径,以便术中早期阻断肿瘤血供以减少出血。手术者不仅要熟悉鞍区脑膜瘤周围的毗邻关系,对该区域的穿支动脉尤应有深入的了解。充分了解鞍区的显微解剖结构是手术成功的前提。了解显微外科器械的性能及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鞍区脑膜瘤手术原则是尽可能地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解除肿瘤对周围结构的压迫、改善视力以及肿瘤引起的内分泌紊乱、脑积水和其他神经损害,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结论:1、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熟练掌握相关显微解剖、充分的术前准备,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2、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3、把握鞍区脑膜瘤手术原则,尽可能地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对残余肿瘤,术后可行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