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理论上来说,一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可以从新古典框架和新贸易理论框架这两种理论范式进行解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持续大量增长的好成绩。劳动力要素禀赋优势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出口增长的一大源泉,但我国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的趋势必然使得这种传统的比较优势难以持久。这说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传统的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仅从新古典贸易理论角度来解释我国出口增长还远远不够。试图从新贸易理论角度对这一问题提供某些解释正是本文的重点。本文着重探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除现存的传统低廉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外的另一个出口增长的可能来源——本土市场效应。本文以新贸易理论为基点,运用我国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三位数分行业截面数据资料,对我国该年度全国制造业以及不同所有制企业制造业出口特点进行描述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制造业本土市场效应的存在性和行业差异性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的目的在于回答以下两个主要问题:其一,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中是否存在本土市场效应;其二,基于不同资源禀赋的行业特征,本土市场效应的行业差异性表现如何。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业出口中存在显著的本土市场效应,且劳动力成本越低、研发水平越高的行业其本土市场效应越强烈。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基础上,本文相应地提出了促进发挥本土市场效应的一些建议措施,这体现了本文的应用性价值。本文对我国制造业本土市场效应的研究,不仅对我们进一步认识我国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提供一种很好的途径,而且也可以从本土市场效应的角度考察我国当前以及今后的贸易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同时,对本土市场效应的研究还有利于保障我国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独立自主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