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用电弧熔炼/铜模吸铸法制备了Zr60.5Cu19.5Fe5Al9.5Ti5.5块体非晶合金。并用微弧氧化方法对非晶合金进行了表面处理。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等实验手段对微弧氧化膜层的成分、相组成以及结构进行了研究。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选择了最佳微弧氧化工艺参数,利用XRD、SEM、EDX、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无Ni型Zr基块体非晶合金的表面处理前后沉积类骨磷灰石的能力及离子溶出等,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评价其生物活性。微弧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升高,表面得到不均匀的多孔结构。微弧氧化膜层可以分为两层,内层致密孔洞少;外层疏松孔洞多。基体与致密层及致密层与疏松层之间的结合状态良好。而且Cu含量在氧化膜层中很低,甚至于不到1 at.%,因此通过微弧氧化可以降低合金的生物毒性。当电压达到400V时,氧化膜层中Ca含量远远超过之前较低电压下的Ca含量。电压400V,反应时间10min可确定为最佳的MAO实验工艺。非晶合金表面在SBF中浸泡10天后已经沉积了复层的球状的颗粒,并且层间相互交连形成类网格状结构。另外FTIR的结果也证实了BMG表面的沉积物是含有一定碳酸根磷灰石的类骨磷灰石,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MAO处理后的BMG表面在SBF中浸泡后能较之未进行MAO处理的试样表面有更好的诱导磷灰石的沉积的能力,3天就已经沉积满了球状的颗粒;截面结果展现Zr元素与Ca、P元素呈现交替式分布,在分布上也有一定的重叠。Ca沿膜层的含量由表面向内层呈现为由多到少的递减趋势。P在涂层中含量是大体上均匀的。FTIR的结果也证实了BMG表面的沉积物含有一定碳酸根的类骨磷灰石。ICP-MS结果表明,MAO处理后的试样表面铜离子溶出量少于未经过MAO处理的试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