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是从古到今我国人民重视“吃”和“吃”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种形象表达。然而,在食品问题不时见诸报道的今天,食品安全问题更是每个国民关注的焦点。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食品不安全因素几乎殃及人们饮食生活所必需的所有主副食品,唤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心和思考。中国是猪肉的消费大国,有害猪肉的波及范围大,搞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提升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新体系的建设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重要方向。但我国目前的猪肉安全监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而言,由于起步较缓而存在较多问题。可追溯体系具有明确潜在责任等特点,而被大多数国家作为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所推崇。建立以批发市场为平台、各类猪肉供货商以及消费者为主体、政府相关部门有效监管的可追溯体系将是保障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不少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在系统地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管制经济学、契约经济学、博弈论、供应链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构建了猪肉批发市场供货商实施可追溯体系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对我国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在此框架下,基于江西省新余、萍乡、九江、鹰潭、宜春、吉安市等356个猪肉批发市场供货商的实地调研数据与资料,运用统计、比较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市级和县级猪肉批发市场的可追溯概况差异、猪肉入场可追溯和出场可追溯比例差异,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供货商实施可追溯体系行为的影响因素。另外,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以政府干预理论为指导,借鉴典型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政策措施。本文从猪肉批发市场供货商层面、消费者和政府部门三个方面揭示了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实施机制,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江西省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实施比例不高,猪肉供应链上各相关主体仍未充分参与。(2)通过以江西省11个城市528个消费者为例对消费者的需求行为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消费者意识到猪肉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对猪肉质量安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是片面性的甚至是错误的;消费者平时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比较关注猪肉质量安全信息;消费者比较信任具有权威性的政府和专业机构等信息发布主体;虽然有多种因素影响着消费者对无公害猪肉、绿色猪肉、有机猪肉的认知,但是消费者对无公害猪肉、绿色猪肉、有机猪肉等安全猪肉有一定的支付意愿。(3)供货商实施可追溯体系的行为受获取方式、入场登记、政检频率、收入比例、相对规模、制度认知显著影响。(4)各猪肉批发市场均未有效执行可追溯体系的现有配套制度,政府相关部门对猪肉供应链各环节的管理工作艰巨,地市级以上的批发市场与县级批发市场在可追溯体系的实施方面差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