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拖拉机高凸耳刚性驱动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2886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农业机械和拖拉机在作物耕作和粮食生产中的应用是农业生产体系中不可回避的要素。但是,非理智无计划地大量使用重型轮式拖拉机及机具进行耕作,正在对土壤、能源资源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牵引力差、轴重大的轮式拖拉机是土壤压实、能源消耗过大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中许多相关问题的主要来源。为了使发动机动力更有效传递到牵引装置、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损害,设计轻型高效的农业机械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
  为了减轻机器重量并减少拖拉机组对土壤的压实,需要优化拖拉机轮的结构和性能。爪棘式刚性驱动轮可以通过较小的作业载荷,依靠爪棘刺入耕作土壤层,与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通过性的地下土壤相互作用产生更大的牵引力,并对土壤进行初耕,这样有助于避免土壤压实和能量损失,这有助于避免土壤压实和能量损失。
  开展土壤力学或土壤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对于驱动轮—土壤相互作用分析以及理解驱动轮的牵引能力和驱动性以及耕作土壤的可通行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使用标准的土壤特性测量仪器对土壤进行了表征,测量了试验田土壤的所有必要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参数。直接从田间测量土壤水分含量和抗土壤渗透性等参数,通过实验测量了土壤质地,密度,内聚力,内摩擦角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参数。分析了所有土壤特性的结果,以便进一步分析牵引性和驱动性。
  设计了“爪棘式钢性驱动轮(RLW)”用于田间耕作试验。利用土力学和数学原理以及工程设计软件等对RLW进行了设计、计算和分析等。爪棘的设计,特别是爪棘的驱动面板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爪棘采用特殊的楔形设计,带有倾斜的工作面,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轮子驱动力的法向分量,在与拖拉机前进方向上最大化水平驱动力分量。爪棘以人字形布置在钢圈圆周上,在拖拉机的自重作用下穿透并破坏耕层土壤,触及犁底层。
  在ANSYS软件中对爪棘式钢性驱动轮整体模型进行了静态分析,以检验并优化其强度、刚体及结构稳定性。静态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施加相当作业应力的情况下,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应变和变形等都可忽略不计。仿真结果也有助于轮子的结构优化,通过减少钢板厚度,轮子的重量进一步降低到最佳水平。RLW的原型结构是在本地制造工厂加工,与轮胎的安装过程相同,最终的安装、调试等工作都是在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的工程设备车间内完成。
  在公路驾驶和不同田间条件下进行了驾驶测试,以评估RLW的驾驶性能,牵引能力和轮土相互作用。带有橡胶垫附件的RLW行驶时,发现中低速时已安装的机具负载令人满意。在田间驱动和牵引性能方面,RLW在各种田间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驱动性能。但在潮湿的黏性土壤中,RLW存在土壤粘附轮圈和爪棘之间堵塞的问题。为此,对结构进行一些改进。
  牵引性能改进的轻型拖拉机可以节能降耗。本文评估并分析了拖拉机牵引力改善对土壤耕作和压实、燃料消耗、田间生产率、运营经济性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等,也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了详细的田间试验,以评估和比较在各种田块中装有常规橡胶轮(CTW)和RLW的轮式拖拉机的牵引性能。考虑到田间条件/土壤特性对两种轮子牵引性能的影响,为评估不同类型驱动轮对土壤的扰动程度,还评估了两种轮子对耕作土壤的压实程度。通过测量耕作中拖拉机的燃料消耗和田间生产力,评估了机械化耕作对农作物产量、生产经济性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在第一轮田间试验中,研究了深耕作业时RLW的牵引能力等。比较了安装在同一拖拉机上的RLW和CTW的牵引性能和对土壤压实的影响。使用70kW的两轮驱动拖拉机,在不同的速度、耕深和牵引力下,利用铧式犁进行了田间对比耕作试验。在拖拉机低速、中速和高速作业档位上,与CTW轮相比,RLW滑转率分别减少了111%,136%和163%。在25.54kN的牵引力作用下,RLW的最大行程减载率为12%,而CTW为32%kN以上。与CTW相比,就抗穿透性和堆积密度而言,RLW在通过1至3次后的土壤压实性较小。
  在第二轮田间耕作试验中,详细研究了牵引性能指标即牵引力和动力传递指标,对比了耕作过程中CTW和RLW的燃油消耗性能参数、田间作业效率、运营成本和CO2排放影响等。使用70kW常规MFWD拖拉机和五个深松犁进行了试验。通过现场数据测试,对牵引性能,动力传递指标和能量指标(如牵引力,牵引力,行驶减少,运动阻力,牵引效率和车辆牵引比)进行了测量、计算分析。对所有上述因素的分析,包括燃料消耗,现场生产率,运营成本和环境影响,这项研究的结果清楚地表明,RLW的牵引性能和动力传递指标优于CTW。牵引性能的改善对燃料消耗,田间生产率,运营经济性和环境质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影响明显更好。
  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耕作速度和耕深条件下,RLW减少了速度损失,并能很好地控制前进速度。在不增加机器重量的情况下,牵引力得到了明显改善,由此可通过增加作业幅宽以降低拖拉机在田间的行驶里程和土壤压实度而受益。这是由于较大的爪棘驱动面积对具有较高剪切强度的耕层土壤的穿刺降低了耕作阻力。RLW为农业轮式拖拉机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后其驱动效率更高、田块适应性更强。
其他文献
该文首先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影响濮城油田东区S油藏开发效果的因素分为地质因素和人为控制因素.然后从影响濮城油田东区S油藏的地质特征参数入手,对七个大类(它们是岩石颗粒结构、岩石空隙结构、储层渗流物性、敏感性、天然驱动能量、含油气砂体分布和原油物性)、近30个地质单因素进行了准确、详细的分析评价,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别从三个方面(即水驱难易程度、水驱均匀程度、采收率)对地质因素进行
该论文的主要理论研究包括:建立三维弯曲井眼中抽油杆和油管柱的失稳弯曲变形非线性微分方程和杆柱系统纵向振动动力学偏微分方程,并给出其求解方法;确定杆管柱在不同井眼中的临界载荷、不同状态下杆管之间的正压力分布及轴力分布、杆柱上各占处的示功图等.研究不同加重杆、加重油管(油管预张力)以及杆管扶正器配置对正压力和摩擦力分布的影响;研究不同杆柱组合和抽汲参数组合对有杆抽油系统行为的影响;研究以节能和提高系统
该文研究油气管道内的CO腐蚀问题.结合油田现场出现的技术难题,运用实验、分析、计算、综合等方法来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论文对CO腐蚀研究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腐蚀机理、腐蚀预测、防腐措施、腐蚀实验和腐蚀产物分析.
学位
注水开发油田是世界上应用较为广泛和行之有效的一种开发方式.为了提高油田开发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在开发过程中,需要经常对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提出调整和挖潜措施,达到高效合理开发油田的目的.该文分析和评价了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2+3油藏目前水驱开发效果、94年实施水井调剖后水驱开发效果的改善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的调整措施建议.同时,该文还分析了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水驱开发效果的可靠
学位
本文以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以PID控制为主要的控制思想,将原有的依靠模拟电路实现各项功能的励磁调节系统改造成数控励磁调节系统。介绍了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所选用的MCS-51系列单片机的性能特点;并且对于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包括三相全控桥主电路的选择、保护电路的设计、触发模块的设计、检测模块的设计等以及软件的控制思想和编程方法;还提出了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干扰情况所
民用船舶以及舰船船体,通常采用阴极保护措施,以保证其功能寿命的实现.阴极保护系统的作用产生防腐电流,防腐电流引发磁场,可以称之为蚀化磁.蚀化磁通常无法单独测量.研究表明,在远场磁特性中,蚀化磁起主要作用.为了提高军用舰船的隐蔽性、从而减少受敌攻击的可能性,适应民用船舶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保证船舶微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高船舶的航行性能,控制蚀化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施该论文的研究过程中,通过阅读
倾转四旋翼飞行器是一种大载荷垂直起降兼高速前飞的新构型飞行器。针对倾转四旋翼飞行器的特点,本文建立倾转四旋翼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模型,提出一套适用的操纵策略,解决了操纵冗余问题。首先采用叶素理论建立旋翼气动力模型,根据机翼滑流区和自由区理论建立机翼气动力模型,利用CFD计算出的机身和垂直安定面气动数据建立其气动力模型,再结合由短舱前倾引起的全机重心变化模型,最终建立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六自由度非线性飞行
地震下核电站的概率安全分析方法(SPSA)基于可靠性工程和概率风险理论,分析核电站各系统在地震下可能的事故状态,找出导致堆芯损伤的可能事故序列,对始发事件的后果进行分析,最后找到电站的薄弱环节和潜在的事故因素。  地震是导致堆芯损伤的重要外部事件,虽然核电站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采取了相应的预防和缓解措施,但是超设计基准地震还是会通过共因失效危及到相关的冗余设计和纵深防御理念,因
学位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在先进核电厂系统设计中被大量应用,它能够在不借助外部能源的条件下将安全壳内的事故热导出,以维持安全壳的完整性。对于中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站,其PCS系统采用了开式自然循环式的结构,主要由内部换热器、外部高位水箱和相应的连接管线组成。在事故工况下该系统能够依靠冷热管段的密度差来驱动工质在回路中循环流动,将安全壳内的热量导出。系统运行时外部高位水箱与大气相连
目前,普遍认为“分离-固化-深地质处置”是切实可行的高放废液处理处置方案。它是将高放废液中半衰期长、放射性水平高、生物毒性大的放射性核素分离出来,并按核素类别和放射性水平高低进行分类,对分离后所得的大体积中低放废物进行水泥固化,对小体积的高放废物可进行玻璃固化或人造岩石固化,这样将大大减轻处置负担,提高处置的安全性。高放废液分离出的90Sr和137Cs构成了高放废物处置前1000年最主要的释热危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