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生栽培小麦引起品种混杂退化、产量下降,通过对伴生栽培小麦生物学基础、生理特性基础的研究,了解伴生栽培小麦的基本特征,为有效的防止由伴生栽培小麦种群引起的品种混杂退化及合理开发利用伴生栽培小麦种群中的优异遗传性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伴生栽培小麦种群能够与普通栽培小麦种群长期共存,必定有其独特的生存机制,即独特的基因型与生态环境互作方式,包括它特殊的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特征。所以要搞清楚伴生栽培小麦的生存的原因,必须从它的基本特征开始研究,本试验研究以10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和10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从伴生栽培小麦的植株性状、生理特性、倒伏原因、产量性状、品质性状以及种子的发芽能力六个基本特征,对其进行研究。 伴生栽培小麦的植株性状与普通栽培小麦有一定的差异,从本研究结果可知:伴生栽培小麦年前分蘖数比普通栽培小麦多了1.51个,高出幅度为17%,分蘖数极显著的高于普通栽培小麦。各叶片叶长均及显著的高于普通栽培小麦,叶宽极显著的小于普通栽培小麦,叶面积也小于普通栽培小麦,不同时期株高都明显高于普通栽培小麦,灌浆期株高已达100cm以上;伴生栽培小麦抽穗期叶绿素含量很高,POD含量也很高这有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而到了中后期伴生栽培小麦的叶绿素、POD和CAT含量都很低,MDA含量始终比普通栽培小麦高,并且从孕穗期到灌浆后期伴生栽培小麦的光合能力均低于普通栽培小麦;伴生栽培小麦倒伏原因调查结果表明,两种密度处理的10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倒伏率为100%,平均倒伏程度为54.1%,比10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型平均高出90.0和51.25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伴生栽培小麦与普通栽培小麦相比,抗倒指数低0.0157,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基部第一和第二节节间长度也比普通栽培小麦分别多1.9cm和4.3cm,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基部第一和第二节节间粗度分别少0.84mm和0.75mm,也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因此导致伴生栽培小麦抗倒能力显著差;伴生栽培小麦产量结果分析,伴生栽培小麦收获指数平均值为0.3823,普通栽培小麦比其高了28.0%,两者差异极显著;伴生栽培小麦单株穗数比普通栽培小麦多6.0穗,多出幅度为50.5%,两者差异极显著,千粒重平均值为26.38 g,普通栽培小麦是伴生栽培小麦的1.68倍,差异极显著,穗粒数差异不显著;其品质性状分析:6个伴生栽培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4.53%、湿面筋含量平均值为37.00%、沉降值的平均值为30.72%,均高于普通栽培小麦,差异极显著,水分为12.82%,小于普通栽培小麦,与普通栽培小麦比较差异显著。关于伴生栽培小麦种子发芽能力的分析:伴生栽培小麦的粒长、粒宽都小,进一步证明伴生栽培小麦籽粒小,而其发芽率高,幼苗鲜重、干重极显著的低于普通栽培小麦,幼苗根数、根长与普通栽培小麦差异不显著。淋雨后伴生栽培小麦千粒重降低了,但对其发芽率影响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