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合一”——吴碧霞歌唱风格对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启示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ewday4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所有的声乐艺术(广义的),如戏曲、曲艺、民歌、艺术歌曲(五四以来新创作歌曲)、流行音乐等等,自古以来博大精深,都是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广为流传的,深受群众喜爱的表演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世纪的演变,我国声乐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初美声唱法传入中国以后,我国的民族声乐更是飞速发展。对中西声乐文化长期以来的摩擦、交流、融合,一直是声乐界普遍关注和现实发展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河南大学武秀之教授大胆实践,探索研究出了一种新的声乐训练和演唱方法一“假声位置真声唱法”的民族声乐教学方法,培养出一批集几种演唱技能于一身的音乐人才。而当今活跃在声乐舞台上中西合璧的歌唱家吴碧霞的成功则更好的证明了“三女合一”的可行性。吴碧霞在她的硕士论文中,得出这样一个答案:中西方两种唱法的声乐艺术的确具有很多差异,但是一个人的歌唱机能,完全具有足够的张力容纳这两种迥异的歌唱方法,要想做得好,最重要的是要从主观上具有开放的歌唱观念和灵活的思维方法。 要想让中国声乐艺术之树常青就必须借鉴西方具有科学性的美声唱法,结合本土的传统音乐融会贯通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道路,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声乐学派。当今中国声乐艺术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中国的声乐道路应该而且必须是多元化发展的,只有这样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
其他文献
由于国内外形势的改变,明末清初中国丝绸、瓷器等传统商品的海外市场扩大,多条海上“丝绸之路”得以开辟或拓展。中国丝绸的海外热销,对当时的国际社会产生了诸多影响。本文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