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百年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关中传统乡土景观营建表现了较强的生态性、地域性与美学文化特性。但随着城乡一体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关中乡村景观营建中表现出无序建设与盲目跟风的状态,既丢失了根植于关中特有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优势下的传统营建经验与营建观念,同时又无法合理运用现代景观营建新技术、新方法。导致关中乡村景观风貌失调,呈现“千村一面”的状态。从乡村规划设计到具体空间建设,整齐划一的布局,城市住宅样貌的新式宅院,乡村聚落景观失去传统的地域风貌。同时,导致了乡村资源浪费、“人—自然”稳定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本文以关中地区为研究范围,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角度,运用理论梳理、实地调研、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景观设计图示为表达方式,挖掘关中传统乡土景观生态、实用、美学营建经验以及营建观。分析当下关中“非乡村”景观现状内在原因。提出关中传统乡土景观营建经验的现代应用策略与方法,并实践性的探讨了关中乡村聚落从公共空间、道路空间、宅院空间设计方法。首先,梳理了国内外乡土景观研究领域与方法,同时基于人类聚居学、实用主义、景观生态学、美学原理等基础理论,对本文中乡土、乡土景观、乡土景观构成内容、乡土景观要素、乡土景观营建经验等概念进行深入研究。在此理论基础上形成本文研究框架,技术路线,提出论文研究的四个部分,即:1)关中传统乡土景观营建经验及营建观。2)关中乡村景观现状、问题、及现代景观发展需求。3)关中传统乡土景观营建经验的现代应用策略与方法。4)关中乡土景观设计实践四个部分。其次,基于对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以及经济社会等关中传统乡土景观营建影响因素的挖掘,总结其传统乡土景观生态性、实用性、美观性营建经验,并提出了传统乡土景观的3个营建观念。再次,通过田野调查、问卷访谈对关中三市六县20个村子进行走访调研,对其乡村景观现状、乡村居民情况以及对乡村乡土景观进行评价,总结其乡村景观现状问题以及乡村景观营建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现代乡村景观发展4个方面需求。最后,论文以关中新农村社区闫家村为实践案例,通过对其营建背景、现存矛盾和景观硬件的研究,总结其营建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对乡村公共空间、道路空间、宅院空间和材料构建景观进行具体的应用设计研究,致力于改善关中乡村聚落乡土景观的人居环境,同时为后续的营建研究保护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