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豆杉属(Taxus)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一种野生珍稀植物,因含有高效抗癌物质紫杉醇(Paclitaxel)而倍受瞩目。紫杉醇现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并取得显著效果,也因此使红豆杉种群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在现有阶段,由于野生资源的匮乏,人工培育红豆杉成为一个红豆杉作为中药资源发展的整体走势。山东省境内的红豆杉种植初具一定的规模和研究价值,但是目前有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天一红豆杉种植园培育的红豆杉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外部基源、化学成分、种内变异以及其水提液(根据临床应用汤剂口服给药途径)安全性评价的方面进行实验,以期为山东威海红豆杉达到中药临床应用标准提供理论依据。1.对山东威海红豆杉进行基源鉴定以及茎叶组织横切面的显微观察;采用薄层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山东威海红豆杉的紫杉醇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山东威海红豆杉与现有红豆杉研究结果存在性状差异,这主要是因为红豆杉的遗传变异和生长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薄层色谱结果显示,在展开剂为三氯甲烷和甲醇12:1(v:v)的实验条件下,样品的Rf值为0.6,该点证明山东威海红豆杉提取物中存在紫杉类化合物。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实验结果显示山东威海红豆杉树皮、茎、叶内的紫杉醇浓度分别为38.838 mg/kg、0.482 mg/kg、5.082 mg/kg。本部分实验为红豆杉内主要药用成分紫杉醇的高效分离纯化提供新方法和思路,也完成对山东威海红豆杉的紫杉醇的定性定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的紫杉醇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这为山东威海红豆杉的中药临床应用与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2.通过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确定核基因ITS序列和叶绿体基因trnL-F序列对于红豆属植物的鉴别能力,以及对山东威海红豆杉的亲缘关系远近做出初步判断。本部分实验发现红豆杉ITS序列相对于trnL-F序列存在略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前者的鉴别能力存在相对优势;根据K2P模型以及对比分析ITS与trnL-F构建的NJ树和ML树后,发现山东威海红豆杉与东北红豆杉和曼地亚红豆杉均具有较高支持率,初步确定山东威海红豆杉与东北红豆杉和曼地亚红豆杉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部分研究旨在为不同种红豆杉植物作为中药材的鉴别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鉴定方法,对山东威海红豆杉的亲缘关系初步鉴定可为后续探究影响近缘红豆杉中药品质变异的生态因子提供理论依据。3.为山东威海红豆杉做出安全性评价,本研究以大鼠与小鼠设计动物模型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和亚慢性毒性实验;通过研究受试动物的血液学常规、血液生化学各项指标及病理组织学切片,确定山东威海红豆杉水提液经口服给药途径时的临床治疗指数范围。在14 d连续给药的急性毒性实验中,给药剂量为水提液组17.50 g/kg时,小鼠死亡率为10%,即水提液组的LD50远大于17.50 g/kg,该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山东威海红豆杉安全性可控,按照国际标准可判为低毒。亚慢性毒性实验中,在30 d给药期内大鼠体重无明显变化,给药剂量最高为7.40 g/kg时,也未出现毒性现象或者动物死亡现象;血液学生化指标出现少部分生物化学参数变化记录,但不具有给药剂量依附性。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山东威海红豆杉实验组未出现明显的病理性改变。通过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证实红豆杉提取物的毒性小,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