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梅花针结合拔罐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验证梅花针结合拔罐法治疗该病证的有效性、安全性,并与口服西药加巴喷丁胶囊联合甲钴胺分散片相对比,分析比较梅花针结合拔罐法和口服西药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差异及优缺点,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案,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于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针灸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梅花针结合拔罐组(针罐结合组)和口服加巴喷丁胶囊联合甲钴胺分散片组(西药组),每组各30例。针罐结合组采用梅花针结合拔罐法治疗:(1)梅花针叩刺:用梅花针循督脉相应脊髓节段及带状疱疹分布区域轻中度手法叩刺,以皮肤微红为度,不刺破皮肤;(2)刺络拔罐:用梅花针于阿是穴以重手法叩刺出血后拔罐,每次不超过4个罐子。梅花针叩刺治疗每日一次,刺络拔罐治疗每三日一次,每治疗6天,休息一天,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西药组采用口服加巴喷丁胶囊联合甲钴胺分散片治疗:加巴喷丁胶囊:首日剂量为0.1g/次,3次/d,次日增加至0.2g/次,3次/d,第3日剂量为0.3g/次,3次/d,此后维持第3日剂量。甲钴胺分散片:0.5mg/次,3次/d。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者均服用2个疗程。以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临床总体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问卷调查作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梅花针结合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1、剔除、中止、脱落情况:在治疗期间,针罐结合组患者脱落1例,西药组患者脱落2例,最终有57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针罐结合组29例,西药组28例。2、两组患者疼痛改善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罐结合组与西药组改善疼痛效果相当;治疗4周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罐结合组疼痛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3、两组患者临床总体疗效比较:治疗4周后,针罐结合组总有效率96.55%,西药组总有效率78.57%,针罐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4周后两次随访时PSQI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睡眠质量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PSQI积分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PSQI积分下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罐结合组睡眠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5、两组患者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问卷调查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4周后的两次随访时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组间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相当。6、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重大不良事件。针罐结合组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西药组在治疗期间有1名患者出现眩晕症状,2名患者出现嗜睡、疲劳不适,嘱患者停药并饮用适量温水,密切观察2小时后,症状解除,恢复正常。后期服药未出现不良反应,完成治疗。结论 采用梅花针结合拔罐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与口服西药加巴喷丁胶囊联合甲钴胺分散片相对比,疼痛改善更显著,疗效更佳。并且此疗法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