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主要研究了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超分子包合物,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本章对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进行归纳,同时介绍了环糊精超分子化学领域的研究概况及进展。第二章:通过表面张力法、荧光光谱法和1H NMR研究了水溶液中β-环糊精(β-CD)与聚氧乙烯特辛基酚醚(Triton X-100)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在过量β-CD存在下,TritonX-100不能形成胶束,Triton X-100疏水性端包结在β-CD空腔内,Triton X-100荧光受到保护,1H NMR进一步为此提供了佐证。在溶液中β-CD与Triton X-100形成了1:1二元包结物,表观包结常数为1.14×104L·mol-1。结合实验结果,通过对比分子大小,从分子水平解释了β-CD与Triton X-100的包结作用。第三章:通过表面张力法、浊点法、硫氰酸钴铵显色法和H NMR研究了β-CD与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PL)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β-CD可与PL形成了2:1和3:1型两种超分子包结物,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PL的疏水性烷基链被包络进β-CD空腔中,形成了2:1的超分子包结物;PL的亲水性聚氧乙烯基链被包络进β-CD空腔中,形成了3:1的超分子包结物。结合实验结果,通过对比分子的大小,提出了β-CD对PL分子两种可能的包结模式。第四章:本章详细研究了8-苯胺基-1-萘磺酸铵盐(ANS)在不同溶剂中和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中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ANS具有典型的双重荧光发射的性质,溶剂极性的大小和氢键的形成对ANS的荧光光谱有重要影响。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均对ANS的荧光有增敏作用且能与ANS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1超分子包合物。环糊精衍生物的取代基影响主体的配位能力。同时,进一步讨论了pH值及表面活性剂对ANS/CDs体系荧光光谱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理。第五章:本章探讨了2-对甲苯胺基-6-萘磺酸钠(TNS)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超分子包合物的形成、包结比、稳定常数及包络模型。结果表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均对TNS的荧光有增敏作用,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能与TNS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1的超分子包合物。主客体间的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决定所形成包合物的稳定性。同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对TNS/CDs体系荧光光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