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体验哲学、凸显观、意象图式、概念隐喻、空间隐喻等描写语言的新视角和解释语言的重要理论,系统地研究了方位词in和out语义形成、拓展及其认知理据,论证了方位词词义的体验性、理据性和系统性,诠释了人类的身体体验、认知系统和语言表达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从认知视角分析方位词in和out的意义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将in和out的意义分为基本的空间意义和拓展的非空间意义。一方面,综合运用Langacker的“射体—界标”概念和Lakoff的意象图式概念,首次探索性地将in和out的空间意义划分为三种类型:静态包含或非包含关系;由外到内或由内到外的动态包含或非包含关系;作为由外到内或由内到外动态运动结果的包含或非包含关系。另一方面,在in和out空间意义基础上,运用延伸的非空间“射体—界标”关系和空间隐喻,首次从认知的角度归纳出in和out的非空间意义:in和out在范围、状态、趋势等维度共存的对比隐喻意义;in在时间、方式和来源等维度的非空间隐喻意义;out在结果、来源、程度等维度的非空间隐喻意义。 本文通过对方位词in和out的认知语义研究,揭示了in和out空间意义向非空间意义转移的规律。本文认为,人们基于身体体验形成基本的里外概念,并将其以容器图式的形式构建于人们的认知系统中,规定方位词in和out的空间意义。在容器图式和空间隐喻的双重作用下,人们又借助于里外这一空间域理解和表达抽象或复杂的非空间域,规定in和out的非空间意义。根据in和out空间意义和非空间意义形成的过程,本文将in和out语义转移的本质总结为:从典型意义到非典型意义的辐射,从具体意义到抽象意义的映射,从单一意义到多样意义的转移。因此,in和out各自多项词义相互联系,构成两个规则的语义系统。 由此可见,从认知视角分析in和out意义类型和语义拓展的规律,对评价人类认知系统在方位词语义形成过程中的价值具有重要的解释力。本文的研究视角和结果可应用于针对具体语言现象的语义研究、认知修辞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