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7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逐步走向辉煌,到了八、九十年代,到达了巅峰。时代浓厚的文学气息,加上南方人特有的对语言细腻的感觉和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让苏童进入文坛伊始,就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色。他最先以先锋姿态为人们所知,从创作体式和语言运用上对传统文学创作进行了一次全新的革命。从此,先锋和苏童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苏童是一个不满足于自我并时刻尝试超越自我的天才作家,在以后的创作道路上,他给了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新历史主义系列”、“红粉系列”、“香椿树街系列”等小说,为苏童的创作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容。熟读苏童的作品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哪一个创作时期,在他的作品中,总有着不变的因素蕴含其中,那就是对原始生命力的孜孜追求。这种生命力,有的是以直接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有的是通过语言的张力给我们启示,有的是通过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揭示内涵。苏童对原始生命力的钟爱和追求几乎到了痴狂的地步,作品中的人物、景物、意象都和原始生命力联系起来,并以原始生命力为线索,寻找人类生活的意义。这一特点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性和哲理性,让读者沉浸在他所营造的原始氛围之中不得解脱。对苏童的研究,许多研究者关注于苏童的先锋姿态、女性形象的塑造、历史的重新书写,很少有对他的创作内涵和特色的专门研究。在苏童研究成果汗牛充栋的研究界,这无疑是一个缺憾,我这篇论文主要从苏童对原始生命力钟爱的角度进行阐述,并以原始生命力的生殖和性、女性和男性、仇恨等为骨架,希望弥补研究界这方面的空白。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能够找到苏童作品给予人们沉重阴郁感觉的根本原因,让人们了解苏童作品之所以那样写的良苦用心,并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参考。论文正文主要包括三章:第一章性和生殖力的张扬。第一节性欲的狂放,通过苏童对偷情和虐恋的表现,结合“光”这一意象的运用,展现存在于人类生命最深处的欲望。第二节生殖力的崇拜,主要运用原型理论分析“大母神”原型在苏童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以及苏童对“大地”和“容器”的表现所蕴含的内在意义。第二章生命强度的标榜。第一节女性的强势,通过悍妇形象和美女蛇形象,表现苏童笔下女性的强势。第二节男性的萎缩,通过“父神”的消解,“悲剧英雄”和“少年撒旦”从反面来表现生命力的委顿。第三节植物的衰荣,主要通过树和农作物这两个意象来表现茂盛植物所蕴含的强悍生命力,以及缺少植物所暗示的生命力的衰落。第三章现代社会中的原始生命力。主要从性的扭曲和对强力的盲目崇拜来表现现代社会对原始生命力的异化,以及造成的消极影响。第二节原始生命力的悲观认识,从“循环模式”和“成人礼”模式表现苏童对原始生命力的悲观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