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政治认同对我国社会稳定的影响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u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认同是政治主体对所处社会的政治系统产生的一种情感层面的归属感,继而来明确自己该持有的政治态度、明确自己在这一政治中所属的身份,并根据自身的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来进行相应的政治行为。政治认同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对政治体制的认同、对政党的认同、自我政治身份的认同、对政治文化的认同、对当前政策的认同、对政治发展的认同。社会稳定指一定地域上的人类群体所赖以维系交往的合作系统中各个要素、各部分、各个层次内部和相互之间,通过人们的调节,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相对有序运行的状态。从具体内容来看,社会稳定主要包括政治局势的稳定、经济形势的稳定、社会生活中秩序的稳定、意识形态领域的稳定等等。公民政治认同与社会稳定,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政治认同源于政治生活,属于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为社会稳定的实现提供了精神基础;另一方面,社会稳定是表现社会政治生活的安定、有序的一种状态,政治稳定为公民政治认同的构建和提升提供了有序的环境。审视我国公民政治认同的现状,从总体上看表现为中等偏上的态势,大多数公民都对国家和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也相应的表现出了较好的政治认同,但是,也不可忽视存在的一些问题:政治认知不足、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度偏低、政治信仰缺乏坚定性、政治情感存在冷漠性、政治评价和行为缺乏理性等等。究其原因包括:公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足、党和政府公职人员行为的负面影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凸显、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网络媒体不真实信息的传播、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这些问题也对当前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提升公民政治认同程度,维护社会稳定的途径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创新公民教育方式;净化政治生态环境;切实关注民生,缓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媒体言行;打击敌对势力。
其他文献
对超临界、超超临界汽轮机隔板锻件2Cr11Mo1VNbN钢工艺流程进行了介绍,详细阐述了毛坯制造过程中的热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及质量控制要点。生产结果表明,采用1070℃奥氏体化、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结晶,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在我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
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是世界各国共同认可和采纳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有着丰富的法律内涵。在我国构建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不仅具有必要性,还具有现实可行性。在符合法定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