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任问题是制约互联网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的重要瓶颈。“一网打尽天下”的互联网将越来越多的人纳入到了这个虚拟的时空当中,形成了独特的数字化社会关系和网络社会系统。因此,网络信任问题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网络信任越来越受到心理学、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关注,并提出了许多现实性的观点和看法。本文在借鉴社会科学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哲学的高度对网络信任问题进行深层思考,探索网络信任问题的本质以及网络社会系统的运动规律,为有关网络社会的具体研究和政策选择提供指导性的理论基础。
信任渗透于一切社会交往活动中并对社会秩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网络社会系统中,信任更为重要。从微观个体层面上讲,信任是连结虚拟主体的粘合剂,是网络交往的前提。从宏观社会层面上讲,信任是社会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促进信任与遏制不信任的社会性需要是网络社会系统演化的内在驱动力。
总体上,本文从本体论角度出发,在探索网络社会系统自身矛盾运行规律的基本方向的指导下,结合网络社会系统自身的特殊性以及系统适应性和复杂性不断提高的演化过程,对网络信任问题进行了论述,主要内容包括:提出了解释网络信任问题的概念工具;从信任角度深入分析了网络空间中虚拟交往主体本质和特征,及其网上的交往实践活动过程;从虚拟个体与网络社会两个层面反思了网络信任危机问题;阐释了网络信任与网络空间有序化的内在联系和网络社会系统的自组织本质,提出了关于网络空间秩序建立的基本观点。
文章总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网络空间的不确定性”,用实践唯物主义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证了网络空间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空间。对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而言,不确定性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更是本体论的问题。匿名性增加了网络社会系统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网络空间面临有序化问题。
第二章“信任、秩序和网络信任”,在对一般信任研究相关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信任与秩序关系角度提出分析网络信任问题的两个基本概念:在线信任和信任网络。在线信任主要用于分析网上的人际信任,它既包括在实际交往活动发生前一方对另一方的单向预设性信任,也包括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信任网络主要用于分析网络空间中的系统信任问题,指的是值得信赖的有序的网络社会系统。
第三章“虚拟主体的在线交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社会性本质和交往理论为指导,结合虚拟的网络社会的特殊性,从信任的角度对网络空间中的个体、群体以及交往实践活动形式进行了论述。指出,网络交往是跨时空的流动空间的交往,具有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特征;虚拟主体是具有丰富人性的交往主体,虚拟主体在网络空间中具有多重身份的特征,进行着多元化的自我呈现,虚拟主体根本上受到真实个人的社会性本质支配,网络空间中存在着与现实社会类似的主体间性问题;虚拟社群是网络空间中虚拟主体交互作用基础上形成的类社会群体,在网络信任形成中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第四章“反思网络信任危机”,首先对网络空间中信任危机的主要现象进行描述,然后从网络“人”际信任与系统信任两方面入手对网络信任问题的深刻根源进行揭示。提出,网络虚拟性造成网络人格认知的困难,在自利人性的驱动下容易导致人际信任危机的发生;网络空间社会规范的缺失和象征系统的缺位都是网络空间系统信任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从根本上看,网络空间不信任现象的存在是客观必然,网络信任危机是网络社会系统的无序状态,网络有序化是在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过程。
第五章“信任网络的涌现”,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从系统论自组织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网络空间中在线信任关系的演进过程和系统信任的形成过程。这里包含了这样一个思想,即信任网络的涌现是在网络空间数字化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的条件下,系统逐步提升自身适应性而内生出各种自律机制和隐秩序的过程。进一步提出了来自政府等部门的系统外干预必须尊重网络社会系统自身的目的性和内在规律进行合目的控制,实现自律基础上的自律与法治的统一,达到网络空间的有序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