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植入假体短期随访中的稳定性及置换节段和颈椎整个节段的运动范围变化。方法2008年01月~2008年12月我科共施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2例(13个节段),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4例;脊髓型颈椎病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例;10例患者采用PCM钴珞合金颈椎间盘假体置换,2例采用Prestige钛陶合金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椎MRI、CT检查并摄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侧位片及左右侧屈位片以了解颈椎各向活动性以及排除颈椎严重退变、不稳及严重骨质疏松;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过程中均行颈椎正侧位片检查观察假体的位置及有无异位骨化,行颈椎动力侧位片(颈椎过伸过屈位)及左右侧屈位片检查置换节段的过伸过屈、左侧屈曲、右侧屈曲的运动范围变化;并依据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及术后Odom评级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5月(3月~12月)的随访,JOA评分由术前8.35±1.10上升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15.88±0.73(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按Odom评级,9例患者疗效优,2例良,优良率达到91.7%;置换节段的运动范围变化:过屈过伸活动度由术前的8.09±0.63上升到术后的8.95±0.64(P<0.05);左侧屈曲活动度术前为6.11±0,53,术后为6.25±0.54,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侧屈曲活动度术前为6.10±0.52,术后为6.13±0.51,两者间同样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未发现假体松动或下沉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本次研究中,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短期疗效和短期随访中的影象学表现是令人满意的,尽管如此,由于该技术目前处在探索阶段,需要长期的、大样本的随访资料来证明长期疗效是否优良及需要前瞻性、随机性对比研究来观察其延缓邻近节段的退变的可信性。目的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ACDF术后短期临床疗效及随访中手术节段的邻近节段运动范围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两组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方法选取行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的患者12例,其中行PCM假体置换的有10例,行Prestige假体置换的有2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为37-60岁,平均年龄46岁。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例;11例患者行单节段置换:C4-5 3例,C5-6 7例,C6-7 1例;1例患者行双节段置换:C5-6 /C6-7。ACDF手术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cage椎间融合器/植髂骨块,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为41-65岁,平均年龄48岁。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例;所有患者均行单节段置换:C4-5 5例,C5-6 8例,C6-7 2例。术前和术后1.5月、3月、6月、12月时分别对这两组患者采用JOA评分及Odom评级评价它们的临床疗效;同时摄过伸过屈侧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的过伸过屈、左侧屈曲、右侧屈曲的运动范围(ROM)变化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按JOA评分及Odom评级,术后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且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的运动范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置换组的置换节段的上下邻近节段的过伸过屈、左侧屈曲、右侧屈曲的运动范围(ROM)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CDF组的过伸过屈、左侧屈曲、右侧屈曲的运动范围(ROM)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术后各个时间段上,两组间的过伸过屈、左侧屈曲、右侧屈曲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能保留手术节段的运动范围,预防邻近节段过度运动,从而减少邻近节段的应力,延缓其退变。而ACDF组因其丧失了手术节段的运动范围,从而造成邻近节段运动范围代偿性地增加,应力集中,长期以往,其退变的几率必然会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