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我国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划定的重要区域,辽宁省境内目前并无此类优先区,弥补相关缺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生态系统保护、人类影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划3个准则层7个指标进行计算,依次获得辽宁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指标值、准则层值和优先区识别综合值,结合辽宁省县(市)行政边界和自然保护区边界数据,确定了辽宁西部和东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下面简称西部优先区和东部)的建议地域范围。对划定的西部和东部优先区进行了生物多样性评估,分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资源多样性现状;具体分析了区内动植物的分布特征、受威胁状况;阐述了危害因素的损害与影响;指出了优先区内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优先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开展优先区域功能区划,并将优先区域划分为3类区域;根据优先区现状提出来优先区的保护重点,结合根据优先区识别综合值,提出了优先区内存在的保护空缺,进行了优先区的布局优化。辽宁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生态系统类型以林地、耕地、人工表面为主,分别占52.4%、40.0%和3.7%;主要乔木有70种,灌木有110多种,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鹤、白鹤、丹顶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小天鹅、鸳鸯、黒鹳等。辽宁东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林地占比最高,达到78.88%,其次为耕地,占该区面积的16.37%;该区域属于东北长白植物区系,区内植物具有古老、复杂、珍贵和多样性的特点,区内植物类型丰富,种类多样;代表植物有红松、毛榛、沙松、东北山梅花、紫杉、暴马丁香、枫桦、东北刺人参、三色槭、蒙古栎、人参等;珍稀动物有丹顶鹤、白天鹅、紫貂、水獭、鸳鸯;东北红豆杉、双蕊兰、刀鲚等为该区域极重要物种。总体上,优先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种,还有众多珍稀濒危物种。通过调查,优先区内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主要威胁因素包括资源过度开发与不合理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外来物种入侵、生境脆弱、环境污染、物种自身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在管理上存在政策法规、管理机制、能力建设和社会意识等方面的欠缺。优先区可以划分I类区、II类区、III类区。I类区为各级政府设定的各类保护区和公园等;II类区为优先区域内尚未划定为国家保护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的区域;III类区主要包括优先区域内的城镇建成区、各类开发区,以及人为干扰强烈的农牧渔业生产区域等。优先区域内共有自然保护区38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3处,占辽宁省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42.5%。辽西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内的辽宁努鲁尔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龙河自然保护区、辽东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内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重点。辽西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内保护空缺理论区块较多,农田生态系统占比较高,且具有较多无清晰边界的市县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应进一步加强上述三者的识别,在此基础上增加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小区的数量和面积,并依据重要程度逐步升级。辽东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森林覆盖率高,农田生态系统占比较小,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内保护空缺理论区块较少。在辽宁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科研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