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在环境中的分布相当广泛,并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蓄积性、远距离迁移性、半挥发性、高毒性以及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作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潜在危害。传统处理PCBs污染的方法有一些不足,如焚烧会产生多氯代二苯并-p-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等更毒的副产物,物理吸附只是将PCBs从一种介质转移到另外一种介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PCBs的污染,而还原脱氯则不能矿化PCBs。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一种快速、有效的处理多氯联苯的技术。基于此,本文以多氯联苯(PCBs)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钒对过硫酸钠(SPS)的活化作用及其对水溶液中多氯联苯的降解效果,分析了多氯联苯降解后形成的产物、可能降解路径以及反应动力学;研究了钒(V)的价态剂量、过硫酸钠浓度、p H等对SPS降解PCBs的影响;另外,考察了钒/SPS体系对土壤洗脱液中PCBs的降解效果,并研究了不同土壤性质对SPS分解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有以下几方面:(1)系统探讨了V(V(IV)和V(V))活化SPS及降解PCB28的作用机制,考察了p H、钒价态及浓度对PCB28降解效率的影响,发现V(IV)活化SPS降解PCB28的效果要优于V(V),降低p H有利于SPS的活化和PCB28的降解;电子顺磁共振(EPR)和自由基淬灭反应发现,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是PCB28降解的主要动力,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PCB28降解的相关产物进行了分析。(2)将V/SPS体系用于场地污染土壤洗脱液中PCBs的降解,以期发展基于洗脱-V/SPS耦合的场地污染物土壤修复技术。以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5)洗脱污染土壤中的PCBs,然后利用V/SPS体系降解洗脱液中的PCBs,结果表明,当Brij35在5 g/L的浓度下洗脱效果较好,一次总洗脱可达40%左右。V/SPS体系处理洗脱液中PCBs时,可以通过投加少量的V2O3以及增大SPS的方法来提高降解效果。并发现由于土壤性质的不同,SPS在土壤中的分解也会存在明显差异,且投入一定量的生物炭可促进SPS的活化和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