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分布式网络的多跳中继与频谱分配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新业务的出现,IP化、扁平化正在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的主要特征,而分布式无线多跳网络则是推动这一趋势的强劲动力。多跳无线网络支持多跳连接,具有覆盖范围广、组网灵活、抗毁性强以及快速部署等优点,已经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无线网络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多跳中继技术逐渐成为未来分布式无线网络的重要支撑技术。通常研究的分布式网络中继策略大都是基于两跳的中继转发,但实际的分布式网络中存在多个用户节点,当不在彼此通信范围内的两个节点要通信时需要经过多个节点转发。因此本文首先归纳总结了适用于任意跳数双向中继转发的节点收发过程,以此为理论算法,设计了无线分布式多跳网络通信系统方案,然后利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SRP实现并演示该系统的通信过程。同时由于无线频谱资源是无线通信系统中最宝贵的资源,尤其对于双向中继的无线多跳网络系统,频谱分配机制直接关系到网络中信息的正确传输,决定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组网的灵活性。认知无线电技术通过频谱感知可动态地在授权频谱中寻找频谱空洞,并在不影响授权用户的情况下对空闲频谱资源进行伺机利用,从而极大地提高频谱使用效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缓解频谱资源紧张与无线通信频谱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本文中,针对原无线分布式网络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改进,将无线分布式网络中的节点加入认知功能,通过频谱感知和协商过程,提高频谱分配的成功率,并利用USRP实现频谱分配的过程。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将双向两跳中继方式进行推广,归纳总结了一种适用于任意跳数中继转发的节点收发过程,以此为工程实现的理论基础,利用USRP软件无线电外设,实现无线分布式多跳网络系统,并进行演示。(2)针对无线分布式网络系统实现过程中频谱分配机制的不足做出改进,研究分析认知无线分布式网络基于协商的频谱分配机制。针对网络在运行过程中系统稳定性不高、链路可靠性较差等特点,提出基于节点同频的分布式协商的网络频谱分配机制。该机制的最大特点是在保证网络基本可用的基础上,提高了无线链路连接的可靠性和系统运行的可靠度。
其他文献
根据一线业务单位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结合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旨在对空中无线电信号实现快速搜索、定位、分选和识别的解决方案——无线电信号快速搜索系统。
在虚拟现实、虚拟仿真、沉浸式远程视频会议等应用中,经常需要从已有的两幅图像生成虚拟视角的新图像。目前已有许多基于静止的两幅图像进行合成的算法,但根据两个图像序列进行
在过去几年里,无线通信经历了显著发展,为无线Mesh网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无线Mesh网络是无线通信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在其商业应用越来越普及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
本文研究了基于小波变换对两个麦克风同时接收的带噪或被干扰语音信号进行语音增强处理的方法,即基于小波变换的双通道语音增强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对非平稳信号分析的优势
本文首先提出现代电信企业信息系统面临的问题。接着通过对EAI的体系架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主流EAI产品及EAI在国外先进电信运营商使用的详细分析,提出电信企业在利用EA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理论的改进的小波傅里叶梅林变换。并根据此变换,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的数字水印算法。同时为了提高水印的保密性,本文引入了混沌映射理论。  本文
本文首先介绍了帧同步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软判决技术在信道译码中的原理,并对此技术在帧同步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帧同步技术的原理,阐述了以两组或三组13位巴克
通信系统中的噪声通常被认为是有害的现象。然而在某些非线性系统(包括电子线路和生物传感系统)中,噪声的存在能够增强微弱信号的效果。这意味着系统的最佳噪声水平并不总是为零,这种非线性现象被称为随机共振。近一个世纪以来信号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滤除、隐藏和抵消噪声,随机共振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传统的信号处理观念。因此,随机共振被认为是信号处理领域潜在的可以利用的工具。 本文引入泊松理论的概念,建立了非动态随
本文以桥梁应变无线测量系统为背景,着重探讨了以单片机作为主控的桥梁应变无线数据采集节点的设计、实现和应用。文章首先综述了桥梁应变检测的重要意义,对桥梁应变无线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