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水河断裂东南段变形特征与年代学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endell0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鲜水河断裂带位于川西高原地区,是一条自印支期以来一直活动且现今活动强烈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北起甘孜东谷附近,经炉霍、道孚、八美、康定向南延伸至泸定的磨西以南的部分,大体呈NW-SE向展布,全长约350km,在区域上共同构成中国西南川滇菱形块体的北东边界和巴颜喀拉地块的西南边界。鲜水河断裂作为青藏高原物质向东南逃逸的控制断裂以及川滇菱形地块的北东边界,通过研究该区域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及相应的年代学分析,对于了解青藏高原东缘和川滇菱形地块的构造演化史和相关应力机制都有重大作用。本文通过对于鲜水河断裂东南段的相关观测点的构造数据分析,野外采样薄片的显微构造分析和野外采样的年代学分析,得出鲜水河断裂东南段的构造期次,构造应力来源以及构造活动的具体时限。通过分析研究区内断裂带的运动特征和显微构造特征,结合石英溶蚀微形貌测年与ESR测年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鲜水河断裂做为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一条重要断裂和川滇菱形地块的东北边界,其东南段位于川西高原与川中盆地的交界地区,该区域整体上呈现左旋走滑性质,构造期次上总体可划分为3个阶段,为先受到主应力方向σ3为近E-W向的拉张应力作用,后期受到主应力方向61为NE-SW向的挤压应力作用,此挤压应力在一段地质时间后逐渐发生旋转,变为σ1方向为NW-SE向的挤压应力作用。2、对断层各个观测点的野外采样进行石英溶蚀微形貌测年和石英脉ESR测年。通过对各测年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资料可得,鲜水河断裂东南段最早期的活动开始于距今108Ma的早白垩世,而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地质历史时期内,断层的活动趋于减弱。而到了距今约20Ma的早中新世,断层又开始发生强烈活动,并在距今5Ma的晚中新世到早上新世达到高峰。中更新世以后断层还发生过多期活动。3、结合鲜水河断裂东南段的构造应力分析、构造期次划分及各个采样点的测年结果,可得鲜水河断裂东南段最早在距今108Ma的早白垩世受到拉张应力的作用开始活动,形成张节理和正断层,此后很长的一段地质历史时期内断层活动趋于减弱,而到了距今约20Ma的早中新世,断层受到NE-SW向的挤压应力作用使得断层又开始发生强烈活动,这一时间与印度板块碰撞时间相吻合,该应力来源应是印度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断层活动在距今5Ma的晚中新世到早上新世达到高峰,主压应力场发生旋转变为NW-SE向挤压,应是受到青藏高原物质向东南方向逃逸的影响。
其他文献
电视摄像在电视新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我们要发挥好电视摄像记者的主观作用,把好质量关,处理好新闻摄像与编排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电视摄像在新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唐古拉岩浆岩带西段花岗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测年及Hf同位素等研究工作,分析并探讨了晚三叠世花岗岩体的岩石成因
研究表明造山带及前陆盆地油气藏多以构造油气藏为主,不同构造期次的运动往往形成多期构造圈闭,而构造运动的叠加也使得地腹构造形态十分复杂。认识多期次推覆运动对地腹圈闭储
黄土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的甘肃、陕西、宁夏、山西、内蒙古(零星分布)、河南和青海等省(区),这些黄土分布区域的中心地带构成了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