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俞陛雲(1868-1950),浙江德清人,清代學者俞樾孫,近代文人俞平伯父。清朝光緒戊戌科(1898)探花,後歷任光緒壬寅科四川省鄉試副主考,民國初期浙江省圖書館館長以及《清史稿》協修。1937年後閉門以詩書自娛。其一生經歷了清朝末期,中華民國乃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動蕩的時代風雲對他思想與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但始終未曾改變其淡泊的文人心態,與清高的士人氣節。俞陛雲早年受教於俞樾,對詩詞文章均有很高造詣。晚年編寫有詩詞批評選本《詩境淺說》、《詩境淺說續編》、《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以及諸多發表於期刊的詩話(現輯為《吟邊小識》);生平詩詞集為《小竹里館吟草》、《蜀賴詩紀》、《樂靜詞》與《絢華室詩憶》等。俞陛雲的著述在民間受眾癀泛,但學界研究很少,長期被掩蓋在祖父與兒子的盛名之下一筆帶過。本論文則將其個人作為研究對象,完整、全面地展現其文學面貌。論文分三個部分。第一章論述其家學淵源與傳承。俞陛雲是俞氏一族的科舉傳統與文化流傳中一重要節點,他得科考探花達成了俞樾重振家風的心願,著書立說延續了俞氏傳承教化的精神內涵,并啟發了俞平伯接續其後。其中,重點闡釋俞樾的早期教育對俞陛雲終身的影響,兼及俞陛雲生平交遊帶來的文學效應。第二章論述俞陛雲詩學思想。俞陛雲是一位優秀的詩歌批評家,也是最好的鑒賞與傳播者之一。從眾篇批評中可體現出其詩學思想。其詩詞選本不求集大成,而力圖展現詩詞最全面的樣貌,發揚各家最長之處;闡釋批評則重視"格"之正體,追溯詩詞體之源流,力求富於意蘊的審美風格,且於當時眾多詩詞流派傾向中保持中正,去糟取精,形成醇正敦厚的總體特色。這些體現出傳統詩歌批評方法中自由通脫、精闢入理的特色。第三章為創作論。對俞陛雲詩詞中紛雜的内容進行梳理,重點以遊記詩、遊仙詩、梅花紀事詩、悼亡詩以及詞作為例,展現其面貌,亦從創作實踐的角度論證其詩詞思想的獨特之處。對俞陛雲詩學的研究,最終回歸到對其人的探究中去。俞陛雲所代表的,是一眾傳統文人面對顛覆性的社會變化所作的選擇:文化的堅守與内心的鎖閉。·他們是舊時代遺留的見證者,也是自覺的延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