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期长度不同的早实海棠性状差异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errr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树童期的研究一直是果树生理学及发育生物学的热点之一,而果树童期较长是制约花芽分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童期长度不同的海棠群体为试材,研究了早实海棠形态学特性,初步探明了形态学性状与早实的相关性;比较了AFLP指纹的遗传多样性,并对样品进行UPGMA聚类分析,获得其亲缘关系及早实类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童期长度不同的海棠叶挥发性物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了早实海棠叶特异的香气物质;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不同器官内源激素的含量,探讨内源激素对花芽分化的影响。本实验为缩短果树育种进程、更好的开发利用早实海棠资源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形态学指标与海棠早实性状的相关性探讨表明,株高、地径、萌芽率均不能成为海棠早实性的显著指标,而发育节数、成花节位、叶面积及短枝数可作为衡量海棠早实性状的重要形态学参考指标。未成花海棠的形态学性状的变异丰富程度高于早实海棠。(2)早实海棠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筛选出的9对分辨率高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08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99条,多态位点百分率达64.6%。依据简单匹配系数对AFLP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测试的海棠群体在相似系数0.83处被分为4个大类群,其中第三类群的基因型基本一致,均为早实类型。(3)童期长度不同的海棠叶共检测出84种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叶挥发性物质有:顺-3-己烯-1-醇、酸二乙酯、顺-3-己烯-1-醇乙酸酯;不同物质的含量在不同植株间差异较大,但所有植株均含有10种相同成分:罗勒烯、癸醛、月桂醇、酸二乙酯、2,6,10-三甲基十五烷、肉豆蔻醇、鲸蜡烷、2,6,10,14-四甲基十五烷、2,6,10,15-四甲基十七烷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早实海棠叶的挥发性物质以酯类和烃类为主,顺-3-己烯-1-醇乙酸酯是含量最高的物质;童期长度不同的早实海棠叶特异的挥发性物质为5,5-二丁基壬烷、(2Z)-2-戊烯醇乙酸酯和1,3-丁间二烯基环丁烷。(5)早实海棠与‘红丽’海棠的内源激素含量及变化趋势相似,但早实海棠有更高的内源激素变化幅度。在海棠的短枝顶芽、幼叶及嫩根中,不同的内源激素在花芽分化过程中有不同的变化规律。高水平的ZR、ABA、ABA/IAA与海棠花芽分化相关,芽内高比值的ABA/GAs、ZR/GAs、ZR/IAA、低比值的ABA/ZR与叶内高比值的ABA/GAs、 ZR/GAs、 ABA/ZR及根内高比值的ZR/IAA、低比值的ABA/GAs、ZR/GAs均有利于海棠的花芽分化。
其他文献
本研究应用SRAP和IT-ISJ标记对苹果属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NTSYS软件计算了供试材料的SM遗传相似系数,采用UPGMA法绘制其聚类图,同时比较了SRAP和IT-ISJ的标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