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由“嘉宾访谈+朗读+轻解析”三个主要环节构成,节目播出后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级节目。本研究在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框架下,分析以《朗读者》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编码和解码行为,理解当代媒介生产和受众解码的机制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特征,为文化类综艺的创新创作提供借鉴。在编码方面,编码者通过将录制现场搭建成图书馆与剧院的样式,以及综合调用戏剧、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呈现样态上营造节目的仪式感和感染力。在选择节目参与人员和朗读环节文本时,编码者根据节目定位,在多样性、广泛性的基础上进行平衡,更多选择与文化科技艺术等相关的行业翘楚,为节目注入精神厚度;更多选择更容易叙述情节和传递情感的散文、诗歌、小说,让受众容易接收和理解节目的价值内容。本研究还发现,《朗读者》最主要的叙事类型分别是在职业中达成理想和成就;在家庭中追求和表达亲情;爱国与国家文化认同,它体现出节目制作者对于我国主流精神内涵的把握以及对这三类价值类型进行宣传推广的意图。在受众解码方面,本研究得出受众对《朗读者》的解码以主导-霸权式解码和协商式为主,反抗式解码较少,只占5%,总体上节目达到了与编码意图相一致的传播效果。其中霸权式解码主要有价值认同、节目欣赏、情感共鸣和人物崇拜四种类型,协商式解码主要有针对社会性议题、针对个人反思、针对节目建议进行协商表达的三种类型。在这两类解码路径中,受众均对节目传递的价值观进行了正向解读。在反抗式解码中,受众对部分朗读嘉宾的身份和经历进行质疑,体现了参与人员的信誉对于传播效果的负面影响;而受众对延伸的社会政策以及节目话语体系的质疑则属于节目编码不可控的部分。通过对比《朗读者》节目的编码和解码行为,本研究发现节目的解码与编码对于各类价值观的强调和接收总体上保持一致,但是受众爱国和爱家乡的情感更加突出。本研究在编码、解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生产应该选用适宜的编码形式,鼓励多元的节目参与者,并且擅长把握社会主流文化精神内涵,挖掘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价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