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萨中西北部地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现场试验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hino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庆油田主力油层聚合物驱油自1996年进入工业化生产后,已成为油田高含水后期保持稳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然而,随着主力油层注聚面积的扩大,剩余储量逐年减少,必须寻求其它层系的注聚潜力,实现产量的接替。大庆油田还有相当一部分驱油条件比主力油层差的二类油层,这类油层是否能够注聚及注聚条件成了主要问题。由于二类油层性质与主力油层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具有油层厚度小、渗透率低、河道砂分布范围小、平面相变关系复杂等特点,相关聚驱开发技术是否能完全沿用主力油层的做法,还没有实践依据。因此,分析二类油层的地质特征,优化层系组合和注聚参数,评价聚驱潜力,是迫切要研究的问题。 北一、二排西部中新201站萨Ⅲ组油层注聚现场试验是大庆油田首次开展的把注采井距由250m缩小到175m的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技术攻关的先导性矿场试验。该试验自2001年12月投入空白水驱至目前,历时5年多时间,全面分析了各类储层在聚合物驱阶段的动用状况、见效特征,探索了二类油层聚合物驱跟踪调整方法及技术,研究了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对象的技术标准、合理井网井距及层系组合方法、注聚方案优化设计方法,证明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可行,对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技术提高采收率幅度及经济效益有了明确的认识。 1、根据二类油层与主力油层性质差异明显,确定二类油层聚驱开发对象为有效厚度大于1m、渗透率大于0.1um2的油层,形成了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方案及驱油方案的优化设计方法。 2、对聚驱井网、井距、层系组合的适应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利用原注聚井网作为采出井,并在原井网井排间补钻注入井,构成175m×175m的五点法面积井网。试验证明井距缩小至175m是可行和有效的。同时在实试验过程中对油水井进行了大量的综合改造措施保证了聚驱有较好的开发效果。 3、试验区中心井预计提高采收率8.2个百分点,按增量法评价全区财务内部收益率51.52%。 该试验研究成果已成为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方案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已成功应用于萨中开发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工业区块,对进一步挖掘聚合物驱增油潜能、提高油田经济效益和油田可持续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系统研究了云南地区下寒武统黑林铺组玉案山段澄江动物群中最常见三叶虫分子中间型古莱得利基虫(Eoredlichia intermedia),研究成果包括三个部分:1.通过修理、绘图、描述众
人们在很早之前就通过地震学和宇宙化学的数据认识到,地核的主要成分为铁镍合金,其中铁和镍的含量分别为85%和5%(wt%),剩下的10%为一种或多种轻元素组成。碳作为重要的轻元素之一而
公元1898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一场“百日维新运动”震撼朝野,谭嗣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唱慷慨赴死,惊天地,泣鬼神!这一年,在中国第一
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最广泛的岩石组合为孔兹岩系,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凉城一集宁一带。这些孔兹岩中又发育有大量的富含石榴子石的花岗岩。前人对这些石榴子石花岗岩进行了大量的
包含天山在内的中亚型造山带(CAOB),由于复杂的造山和演化过程,近年来成为地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古生代晚期强烈的玄武岩喷发、断陷作用、大面积具有正ε(t)值特征的幔源花
本文对赋存在上石炭统-下三叠统各个层位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的来源、性质、成矿温度和压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矿床的解剖,作者认为铜陵矿集区主
如今,互联网以商业公司为主体把内容往网上搬、赚取广告收入的主页时代早已褪尽铅华,自从Web2.0让人们通过各种沟通平台跨越国界交流信息、分享作品,整个人类在这里合为一体;
文章对汉语名词和动词的心理语言学实验研究进行综述.其中主要包括儿童语言习得(产出和感知实验)、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rMRI)、脑电事件相关电位(ERP)等技术手段展开的词类实
运用三维粘弹性拉格朗日非连续变形有限元(LDDA)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印度和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大陆介质粘性对陆—陆碰撞变形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的有关青藏高原隆升
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造就了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的隆升影响了高原内部及周边沉积盆地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这些盆地中的沉积物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