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渠道和空间,而且为党和政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提供了更直接、更便捷的平台。近年来,网络民意沸腾不止,折射出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过程中的真实写照。在矛盾和问题日益通过网络凸显出来的情况下,必须要求党和政府拿出一个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网络民意汹涌的今天,中央及地方政府官员越来越重视网络民意的作用,纷纷“触网”,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问政于民,倾听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开创了网络问政的新风。为了进一步把原来民间声音的无序状态引导为有序的、有组织地获取民意的形式,并将之制度化,各种形式的网络问政平台纷纷建立。这些网络问政平台如何运作?它们的出现对地方政府公共决策带来哪些影响?民意通过这些平台表达情况如何?表达是否受限制?限制因素又是哪些?政府对民意的回应情况如何?回应情况又受制于哪些因素?如何克服网络问政的障碍因素,使网络问政在现有体制下做得更好,走得更远?本文把芜湖“市民心声”网络问政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实施网络问政的一个微观缩影,通过对其进行个案研究,试图回答以上问题,以期为我国地方政府实施网络问政提供一些启示。本文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针对网络问政现有研究进行梳理。第二章概述了中国式网络问政的兴起与发展,并把中国网络问政划分为电子政务、官员触网、制度化网络问政平台三种形式。重点梳理分析了官员触网以及制度化网络问政平台两种形式。相比于官员触网,认为制度化网络问政平台形式的网络问政更优越,是中国网络问政的发展方向。第三章介绍了芜湖“市民心声”网络问政平台运作机制。具体包括“市民心声”运作模式各要素分析、运作流程以及各项问政机制。第四章通过对两个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了网络问政与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肯定网络问政平台对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积极影响,即网民的意见成为决策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分析了网络问政影响公共决策过程中存在的负面问题。第五章通过田野考察,考察了芜湖“市民心声”网络问政平台的民意表达情况,认为网络问政平台渠道的民意表达仍然是有限制的,限制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网站自身的审帖标准。二是人情公关删帖现象存在。三是权力部门的介入。第六章考察了“市民心声”平台政府回应网民情况,回应情况分回复情况和解决情况两部分考察。其中回复情况又分为回复时间和回复质量两方面;解决情况概括为以下四种情形:一、各政府部门积极主动解决情形;二、网民与政府部门不断博弈解决情形;三、市长重视通过批示得以解决情形;四、市政府管辖之外的事情无法解决。第七章笔者针对地方政府实施网络问政的具体实践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以期网络问政在中国现行行政体制下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作用。具体对策如下:加强网络问政平台与其它机构联动;完善网络问政各项制度建设;提高公民网络问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