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要的研究内容,中国“十四五规划”中强调环境污染应该从源头治理,产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产业碳排放过量始终是国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产业能源结构始终是以煤炭为主,产业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增碳性”。因此,探究要素密集型产业及其分行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趋势,揭示中国要素密集型产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中国实现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要的研究内容,中国“十四五规划”中强调环境污染应该从源头治理,产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产业碳排放过量始终是国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产业能源结构始终是以煤炭为主,产业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增碳性”。因此,探究要素密集型产业及其分行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趋势,揭示中国要素密集型产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中国实现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利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中国30个省份在2003-2018年间各产业碳排放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分析法研究要素密集型产业碳排放及其分行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趋势,采用Moran’s I指数检验要素密集型产业及其分行业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应用标准差椭圆和冷热点分析方法探讨要素密集型产业及其分行业碳排放在地理空间上的重心迁移轨迹和空间集聚特征。最后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要素密集型产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在研究期间,要素密集型产业碳排放始终保持增长趋势,由2003年的3614.4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8981.9万吨,2018年的排放量是2003年的2.49倍。各细分行业中大部分产业碳排放的时序特征大致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发展趋势,还有部分产业如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天然气的生产和供应、运输、仓储、邮电服务、专用设备等产业碳排放量始终呈现上升趋势,各行业碳排放的时序变化特征不一。此外,中国要素密集型产业资产总值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由2003年153526.17亿元到2018年增长到1034949.97亿元,平均每年增长55089亿元,数量上增长6.7倍,并且从各细分行业在2003年到2018年的发展趋势上看,均呈现出前期资产发展速率迅速上升后期开始缓慢降低的态势。(2)2003-2018年要素密集型产业碳排放全局Moran’I指数平均值为0.280,p值平均值为0.021,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003-2018年中国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碳排放的重心主要分布于河南,且均有向西部迁移的趋势。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碳排放的重心在2003-2015年从河南向山东地区转移,在2015-2018年逐渐开始从山东向河南转移,且有向西部迁移的趋势。另外,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碳排放在东北-西南方向趋于集中,在西北-东南方向趋于分散。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碳排放在东北-西南和西北-东南方向均趋于分散。此外,2003-2018年间要素密集型产业及其分行业碳排放热点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冷点区变化并不显著,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碳排放热点区域范围减小;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碳排放热点集聚范围剧增,而从整体上看要素密集型产业碳排放热点区域范围急剧缩减。(3)根据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结果得出能源规模和区位熵的直接效应为正值,间接效应为负值。说明当地区的能源规模和区位熵增加时,会导致本地区要素密集型产业的碳排放量升高,并且促进邻近地区要素密集型产业的碳排放量减少;产业结构的直接效应为负值,间接效应为正值。地区产业结构每增加1%,本地要素密集型产业碳排放水平减少0.39%,但对邻近地区要素密集型产业的碳排放量的溢出作用不显著;能源结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值。本地能源结构每提高1%,本地的要素密集型产业碳排放水平就会增加0.053%,其总的碳排放水平增加0.056%,对邻近地区要素密集型产业的碳排放具有溢出作用,但影响不显著;经济增长一次方系数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值,二次方系数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负值。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效应与要素密集型产业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地区经济增长前期促进本地区要素密集型产业的碳排放量增加的同时对邻近地区要素密集型产业的碳排放具有显著溢出效应,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对地区要素密集型产业的碳排放的促进作用减弱,到后期,地区经济增长会促进本地和邻近地区要素密集型产业的碳排放量减少。
其他文献
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之一,它展示了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体现出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品格。歌曲《昭君出塞》和《出塞曲》都是以中国民间故事王昭君出塞为背景而创作的声乐作品。由王志信曲、刘麟词创作的《昭君出塞》是九十年代民族声乐中极具影响力的作品,以民族风格的创作为基础,在创作手法和配器上还强调了区域性民乐特征,采用了较为规范传统的技巧。而《出塞曲》是将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相结合,在创
古筝因其有着独特的音韵和厚重的文化内涵,被誉为“炎黄子孙的信物、华夏后裔的标识”。虽然已历经2500年的岁月沧桑,但时至今日,仍熠熠生辉,成为当今学习人数众多,受众广泛的民族乐器。近代,随着西学东渐,给中国本土音乐文化带来了了深刻的影响,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古筝艺术也不能“独善其身”。除传统筝曲外,绝大多数创作筝曲从旋律的发展手法到音乐的织体结构乃至调性的使用,都和我们认识当中的“传统”拉开了距离。
格温朵霖·布鲁克斯(Gwendolyn Brooks,1917-2000)是美国第一位获得普利策诗歌奖的非裔女诗人。在长达五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布鲁克斯的诗学理念经历了几次重要的转变,研究者和批评者对此众说纷纭,研究结论往往大相径庭。布鲁克斯前后判若云泥的诗学理念背后实则隐藏着一种不断追寻真理、深化黑人命运关切的内在连续性。以诗人不同时期诗歌中的“共同体形塑”为着眼点,通过在历时与共时语境中解读诗歌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时对自己是否能够完成指定学习任务的主观评判,它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学习动机等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目前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常规线下课堂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包括对不同国别和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者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在语言技能方面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以及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其他学习变量的关系的研究等。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线上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型学习方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国家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式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与此同时,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社会大众对于自身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逐渐成为时代的文化主题。在这种积极的环境下,“中国风”烙印在艺术作品在各个领域的作品中流行起来,“中国风”流行歌曲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中国宽广的地域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又给“中国风”
马尔库塞思想极具批判性与丰富性,虽然他一生中思想有过多次转变,但对人的本质的探索一直是其哲学思想上的重要环节,正是在对人的本质思想深入阐发的基础上,马尔库塞形成了以人的本质为线索的技术批判理论与爱欲解放理论。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生产力水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多元化、信息化、程序化的生活方式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便捷与舒适,更对人的主体性以及创造性和发展性提出了新
传统文化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支柱,是中华人民所流传至今最珍贵的历史,而数字媒体同时是现代发展的趋势,也是向外文化传播的重要输出途径,在这个新兴的时代中,通过数字化的形势将中华传统元素、历史经历和世界观向各国展现出来是不可或缺的一项事业,数字媒体的发展对于人类的思维、行为、和三观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促进着经济领域的发展,来自数字媒体的强烈冲击也对消费业、制造业等造成了促进作用。而将这种对于整个世界的发展
《云雀》这首作品源自格林卡的声乐作品《向彼得堡告别》中的第九首,其旋律优美、清新,具有典型的俄罗斯民族风情。格林卡作为俄罗斯音乐的奠基人,对巴拉基列夫的影响是讳莫如深的,巴拉基列夫在格林卡原有声乐作品的基础上改编了这首声乐作品,并赋予了它全新的内涵。作为一首在当时并没有最广为传唱的作品到如今却被频繁的演奏。有人说这首曲子优美的旋律把俄罗斯大自然的美好风景展示给了我们,也有人说这首曲子中带着爱而不得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度发展,传统的静态信息传达已逐渐朝着动态方向发展。品牌形象设计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设计由静态到动态、由二维到多维、由单项到多项。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动态展示处于静态和完全动态之间,既保留了静态设计中的构成语言原则,又保留了动态的生动活泼特点。本文以全粒益富品牌和动态展示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全粒益富品牌形象设计通过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目的是为扩展动态展示设计在品牌形象设计领域中的
唯物史观的创立革新了旧唯物主义对存在的理解方式,在这个改变过程中马克思确立了社会存在概念。社会存在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范畴,它既是人的社会性实践活动的前提又是这一过程的结果,它生成于人的现实发展过程,又在历史实践过程中发展,是一种动态的历史性存在。马克思将存在概念运用到整个物质世界的领域,通过人的实践联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使其不再是相互对立的状态。人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