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慢性功能性便秘(c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r, CFC)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消化道顽症,是指由于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特征的病症,以排便费力、粪便干结有排便不尽感及排便肛门阻塞感为主症,主要由于生活起居调摄不当、情志过极等多种因素导致的顽固性难治性疾病。便秘病中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以功能性改变为特征的排便障碍称为功能性便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功能性便秘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3%-17%,’好多发于女性,男女之比1:3,中国成年女性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率为12.8%左右,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功能性便秘患病率明显增加。功能性便秘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西医多于局部给予对症处理,然措施不多,效果不佳,且副作用大,如果临床经常应用泻剂,久之易形成泻剂依赖的顽固性便秘。因此治疗上不能只重局部,须整体辨证论证施治,中医施治正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见长,擅长于整体调理。我国传统中医理论里便秘是指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不延长而排便困难者,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历代中医文献对便秘均有记载,《黄帝内经》称“大便难”,《伤寒论》分“阳结”、“阴结”及“脾约”,在《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到的麻子仁丸,为治疗虚秘,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华佗《中藏经》云:“大肠者,肺之腑也,为传导之司.监仓之官。肺病久不已,则可传大肠”;《医经精义.脏腑之言》日:“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兰室秘藏·大便结燥》日:“夫肾主五液,津液润则大便如常。……又有年老体虚,津液不足而结燥者”;《证治要决》:‘气秘者,因气滞而后重,迫痛,烦闷胀满。大便燥而不通”;《重订严氏济生方秘结论》:“夫五秘者,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是也,往往皆令人秘结。”至清代《杂病源流犀浊》才首见“便秘”病名。《中医内科学》将便秘证型概括为:实秘、虚秘两大类,其中实秘包括热秘、寒秘、气滞秘;虚秘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基本证型。《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将便秘分型为:热秘证、气秘证、虚秘证、冷秘证4个证型。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在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过食辛热炙焙厚味,嗜饮酒浆,大肠积热;或情志郁结,或久坐少动,气机阻滞,腑气不通;或年高体弱,阳虚阴盛,阴寒凝聚,阳气不通,腑气壅遏;或病后,产后,劳倦内伤,气血津液亏虚,以致无力传送或肠道干涩,失调难下。因此将便秘分为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实(脾胃积热、阴寒积滞、气机郁滞)两端,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为治疗原则。其中有研究认为便秘的病因病机与肺脾肝肾脏密切相关: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主宣发肃降。肺实气壅,气机郁滞或肺虚气陷,升降失调,致清阳不能生,浊阴不能降,从而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形成上窍塞而下窍闭;②脾主升,胃主降,脾胃互为表里。脾喜阳,胃喜阴;或感受外邪,或内伤湿邪,脾胃阴阳失调,则脾升胃降机能失常。脾气不升,则生嗔满;浊阴不降,则大便秘结;③肝主疏泄。疏即疏通,疏布水谷精微;泄即发泄,泄下糟粕;④肾开窍于二阴,肾藏精而主五液,肾阴不足,则津液亏乏而便燥;肾阳不足,则传导无力而便涩。罗先涛认为该症与肺脾肾及大肠等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下移大肠,或肺虚大肠津液不足则糟粕易滞肠道;脾虚则大肠传送无力,大便艰涩难下;肾主五液,司二便,肾阴虚则肠道干涩,肾气不足则影响肠道传导,上述诸因最终都可形成便秘。王联庆认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上下相通,手阳明大肠之脉络肺属大肠,肺气肃降,则大肠通畅,出入有常。肺气上逆,则大肠腑气壅滞而见便秘,腹胀。反之,大肠积滞不通,亦能影响肺之肃降。凡肺经实热,久病体虚,久咳耗伤肺气均能影响肺脏功能而致便秘。提出便秘从肺论治,分别从肺热炽盛,大肠燥结;肺阴不足,肠枯便秘;肺气不足,大肠虚秘;肺气上逆,大肠气秘论治。张小军认为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饱食、过食,还是偶尔的贪味多餐,暴饮暴食。“饮食百倍,脾胃乃伤”。温淳肥甘日常不离其口;无论宜否,漫事滋补,滞脾困脾;食不能时,尤其临卧,夜间进食,脾不运化,加之生活安逸,久坐多卧不劳,脾胃功能呆滞,致“水谷化失其正……津液败,而血气既成痰液”。痰浊内生,而肺为贮痰之器,已成之痰壅积太阴,遏阻肺气,肺气郁而不得宣肃,而肺与大肠相表里,脏病及腑,大肠腑是以不得顺降,则糟粕不能变化而出,潴留肠腑,故见便秘。故便秘从痰论治,治宜健脾行气化痰。许立涛等,杨晓海提出便秘从瘀论治。便秘多由气血亏虚,而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推动乏力;温煦不足,则气血运行失常,产生瘀血,瘀血一旦形成则影响气机升降致肠道传化功能障碍而引起便秘。而大便日秘久积,势将影响肠腑气血运行,有加重瘀血或导致瘀血形成,便秘致瘀血,血瘀又致便秘,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应用中医的传统理论及整体观念,按照中医辨证分型,通过辨证论治,应用药物与针灸,对女性慢性便秘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目前中西医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方法繁多,而中药、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经验也较多,施治中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值得进一步探究和推广,因此,只有进一步研究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探讨和积累针灸和中医中药的经验,以便更好的为广大女性患者及其他人群解除痛苦,改善和提高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针刺联合中医药辨证施治女性热秘型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的临床研究,进一步研究针灸联合中医药辨证施治女性热秘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等症状的作用及优势,从而为进一步提高目前对女性慢性便秘的诊疗水平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目的:以中国传统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科学合理的科研设计,选择科学客观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初步探讨针刺联合中医药辩证施治女性热秘型慢性便秘的临床效果研究,为临床上治疗女性慢性便秘探索一条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肛肠科和针灸科诊治的女性热秘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80例,纳入研究对象均符合罗马Ⅲ标准中关于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按1:1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基础治疗为禁食辛辣食品,食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对照组在给予口服麻仁丸中药调理(中药治疗组),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给予麻仁丸+针灸联合中医药辩证施治(中药+针灸治疗组),针刺以取大肠经、大肠募穴及下合穴为主,用泻法。基本处方:取双侧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随证配穴:泻曲池、合谷。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0.32mm、长40-50mm毫针直刺,得气后留针20min、体弱者15min。留针期间每5min行针1次。上下午各治疗1次,2次/天,2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患者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便质和便意等主要症状变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疗效判断参照2012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并结合便秘症状积分改善拟定。治愈:大便变软,能正常排出,停止治疗两个月无复发,便秘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2-3天排便1次,粪便性状基本正常,排便时无明显不适感,便秘明显改善,便秘症状积分减少70%-95%;有效:排便较治疗前好转,但仍有不适,停止治疗后复发,便秘症状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便秘症状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事件的例数进行具体分析并相互比较。结果:1.中药+针刺治疗组女性热秘型慢性便秘临床治疗效果好于中药对照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Z=8.037,P<0.005)。2.中药+针刺治疗组女性热秘型慢性便秘临床治疗过程中,排便费力程度,排便时间和排便不尽感发生例数少于中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中药+针刺治疗组出现晕针1例,给予处理均缓解,胃肠反应呕吐1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率7.5%,余无特殊;中药对照组出现明显胃肠反应如呕吐3例,腹泻2例,便血1例,不良反应率15.0%;中药+针刺治疗组女性热秘型慢性便秘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中药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86,P=0.004<0.05)。中药+针刺组呕吐和腹泻的发生例数少于中药组患者例数,其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也小于中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临床上根据慢性便秘患者症状进行正确的中医辨证分型,针对女性热秘型慢性便秘进行合理的针刺联合中医药辩证施治,疗效非常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