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性瘫痪(CP),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或围生期所发生的脑功能障碍性综合征,被认为是近代最常见的儿童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常常伴有智力低下,视力、听力、语言障碍和癫痫等伴发症状。脑性瘫痪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本实验采用PHILIPSCYROSCANINTERA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100例2岁以内正常小儿及82例脑性瘫痪患儿测定脑灰、白质信号强度,以评价各变量对脑性瘫痪的诊断价值;同时,我们采用运动发育评定量表(PDMS)评估脑性瘫痪患儿,将其MRI系统中的脑室指数、体部指数、宽度指数和前角指数与PDMS的粗大运动发育商(grossmotorquotient,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inemotorquotient,FMQ)和总运动发育商(totalmotorquotient,TMQ)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且按早产组及足月组分析脑瘫患儿头部MRi改变及响应的临床症状,以发现其内在关系。
结果表明,MRI对脑瘫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①可清楚显示脑内形态学改变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的病变程度、范围,且PVL患者的妊娠时间和临床症状与MRI所显示的改变密切相关。②脑性瘫痪患儿的脑室扩大程度与运动发育水平相关。③正常组与脑瘫组白质信号强度差异具有显著性。④对正常及脑瘫患儿脑内灰、白质信号强度的测量在脑瘫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