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交际的手段有两种:语言和非语言。国外对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起步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古希腊人认为身体的美不仅仅停留在身体本身,还要举止优美,无论是坐、立和行都要有美的体现。但是那个时期对非语言的研究只是关注在仪态、外表、打扮、衣着等方面,并没有深入探究。二战以后,非语言研究逐渐引起跨文化交际、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界的关注,不少学者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取得的成果不胜枚举。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对非语言交际系统研究刚刚萌芽,但是当时一些学者的理论同样为后来的非语言交际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国内关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主要致力于跨文化交际上,对非语言交际与教学关系(特别是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上不够系统,教学者与受教育者在非语言交际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的认识不深刻。中国著名语言学家陈原先生【M1】于1986年说过:“人类交际中最重要的工具是语言,但交际工具不只是语言,还有大量的非语言符号。事实上,大多数情况社会互动是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结合。”心理学家爱伯特·梅瑞宾的实验表明,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无声(人体)语言。证明了陈原先生的理论的同时,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人的身体语言传播信息的重要性。同时,语言也是教学方法的表达手段,在教学上,语言决非仅仅指的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同时还包括身体语言。本文针对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需要,集中介绍了非语言交际特别是体态语言,并通过收集对外汉语课堂体态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资料,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和探索体态语言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作者期待本论文能够对初级对外汉语教学者在课堂教学准备、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有所帮助。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讲述的是体态语言含义的界定、体态语言教学理论成果以及本文研究的方法、目的等;第二章介绍了有关体态语言理论国内外发展情况、分类方法以及体态语言的特点;第三章,讲述了体态语言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包括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具体应用;第四章提出了体态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体现的意义和价值;第五章在文化、国家差异基础下,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者在课堂教学准备和实施过程中使用体态语言应注意的事项;第六章总结本文研究成果及展望其发展方向,并提出文中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