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媒介形象呈现及媒体融合教育观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tim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所影响的儿童数量庞大且这些儿童的生存处境不容忽视。社会公众对自闭症儿童的理解和判断有赖于媒体文本的呈现方式,媒体对自闭症概念的误用及对自闭症儿童的不利报道会使公众产生对自闭症儿童的消极认知,影响融合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本研究从社会建构视角探讨媒体对自闭症儿童媒介形象的呈现过程,勾勒自闭症儿童生活于其中的文化生态环境状况,为推进社会环境改善,更好地建设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生态支持体系提供依据。研究通过对2010-2020年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与《中国青年报》报道的筛选,获得187则自闭症相关报道,其中共有22则报道围绕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主题展开。本研究采取内容分析法,从新闻文本的形式和内容类目梳理并分析了文本所呈现的自闭症概念和对儿童特征的理解,总结了新闻报道中的融合教育观点。基于Python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还获取了2021年内微博平台用户所发布的自闭症相关博文进行不同用户群体发文的主题聚类分析,选取254条集中探讨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博文分析网络话语中的融合教育观点。综合媒体文本内容,本研究归纳了自闭症儿童的媒介形象及其呈现特征。媒体中常出现的自闭症儿童媒介形象主要有三种对立类型,分别为枷锁和助推力、能力缺陷者和能力进步者,局外人和融入者。自闭症儿童媒介形象存在神秘美好与另类天才,无助绝望与沉重负担两种极端化的隐喻。媒体在塑造自闭症儿童媒介形象时通常表现出三方面的特征:一是受媒体文化对受众认知趋同性的影响,媒体平台中自闭症的伪概念盛行;二是自闭症儿童的“失序”问题受到社会固有认知判断与歧视的影响,这使他们遭遇污名化;三是自闭症儿童在社会文化中趋于“正常”的塑造倾向,实际上是对其不利地位的进一步掩饰。通过文本中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观的探讨,本研究总结了媒体在呈现融合教育时所关注的政策导向、保障支持与价值追求。结合自闭症儿童的媒介形象特征,本研究探讨了媒体的融合教育观与自闭症儿童媒介形象之间的关联。自闭症儿童媒介形象的对立属性在融合教育相关议题中同样有所体现,儿童在融合教育中所面临的阻力与希望并存。然而受弱势群体观念的影响,自闭症儿童在融合教育中的不利处境会更为凸显。媒体所呈现的排斥拒绝的融合教育观念是学校环境中自闭症儿童负面形象的反映,普通学校尚未形成全面的主动接纳的融合教育氛围。最后,本研究从媒体的呈现形式、政策的舆论引导及公众的媒介素养三方面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儿童哲学是一项激发和促进儿童哲学思考的教育活动或实践,不仅有助于保有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发展儿童的高阶思维,而且有助于推动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革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学校甚至区域开始关注到儿童哲学的教育价值,实验性地引入了儿童哲学项目或课程,开启了儿童哲学本土化的探索和实践。对于这些探索和实践,已有研究多从理论或历史的角度阐释儿童哲学的概念、价值与取向,或者从实践的角度介绍或建构儿童哲学的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儿童也随之进入城市接受教育,农民工的流动逐渐从原本的单人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在此背景下,作为母亲的农民工家庭女性的母职实践正在经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既与平等追求城市家庭子女优质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冲突相关,也与对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是否正确理解和充分运用关联,所面对的挑战与困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作
学位
在我国,教师交流轮岗是为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它鼓励教师跨校流动,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提升教育质量。为探究交流轮岗教师在流动经历中的职业体验与意义构建,本研究选取了安徽省某市H区一所城区小学与两所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田野地点,通过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选取了21位交流轮岗教师作为访谈对象与观察对象,较为完整地考察了他们交流轮岗的动机、跨校经历以及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个方
学位
随着融合教育的发展,随班就读成为重要的特殊学生教育方式,在对特殊学生的社会性融入带来益处的同时,随班就读的日益普遍化也对教师的职业胜任提出挑战。随班就读小学教师的发展上存在不少问题,教育内外对于随班就读小学教师的职业胜任情况也有所关注,但是大多忽视了随班就读教师职业胜任的特点及其胜任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基于此,本研究以随班就读小学教师的职业胜任为核心问题,探讨随班就读小学教师的职业胜任有何特征,
学位
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在政经格局、科技水平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深刻而剧烈的变化。这对美国教育及其学界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各式各样的教育主张和理论层出不穷,其中的后现代主义教育主张直指理性的过时。美国教育学者哈维·西格尔(Harvey Siegel)在这样一个“百家争鸣”教育思想相互碰撞的时代里,继承教育分析哲学学派对理性的坚持,旗帜鲜明捍卫理性的尊严,伸张以批判性思维为基础的教育理想。本研
学位
英国普通中学生涯教育起步较早,距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本研究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旨在梳理1973年至今英国普通中学生涯教育的发展历程,探索英国生涯教育发展过程背后的动因以及相关措施的成效,并概括总结英国普通中学生涯教育可供借鉴的经验。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对英国普通中学以及生涯教育等相关概念作出界定,述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并从研究问题、研究思路、研究方
学位
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多元化阅读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阅读的学习与发展,但已有研究多集中于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领域,学前教育领域较为零散且缺乏相关实证研究的佐证。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取向,采用文献分析法、教育实验法、教育测量法和访谈法。首先,在梳理国内外优秀的多元化阅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政策和纲领性文件梳理3-6岁幼儿早期阅读核心经验学习与发展的要求,形成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多元化阅读活动方案
学位
教学是一项情感实践,教师专业的独特性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尽管当前尚无明确规定教师情感应该呈现出何种样态,但事实上,教师早已被多重情感规则裹挟,主宰着情感表达。本研究关注教学中的教师情感。首先,通过大规模样本调查呈现教师情感的现实样态。其次,分析影响教学中教师情感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剖析教学中教师情感内在的生成机制,进一步解构教师情感建构和调适的过程。最后,从教师专业发展中情感存在的合理性出
学位
终身学习时代下,自我导向学习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目前关于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研究尚未关注到高校退休教师群体,因此本研究从自我导向学习的视角出发,围绕“高校退休教师是怎么进行自我导向学习的”这一核心问题,对8名高校退休教师进行叙事探究,从学习准备度、过程及情境三个维度系统剖析自我导向学习的生发及影响因素。主要研究发现:高校退休教师的自我导向学习准备度由一生塑造,包含人格特质、学习能力、学习动机三部分。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一度受二元对立思维的影响,经历了或主张“教师中心”或强调“学生中心”的两极摇摆,其初心是为了打破教学的对立状态,虽有一定改观,但依旧陷于“重教”和“重学”的循环中。因此,人们开始转向关系思维视角来探讨教学之间的关系,主张经由“主体对话”开展教学,强调互动、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开展课堂对话实践以及对话教学的尝试也受到越来越多一线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的青睐。然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