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心性论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Q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子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是朱熹及其门人智慧的结晶,凝结了很多人的心血。陈淳作为朱子晚年最得力的弟子,对朱子学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使朱子学更广泛的传播。陈淳的哲学思想历来被学者认为是“笃守师说”,其晚年对陆九渊的批判,也给世人留下了强烈的“门户之见”的印象。纵观陈淳一生的为学路径,自二十二岁得《近思录》始知有圣人之学,而后以“超凡入圣”为志,四十多年服膺于圣人门下,得两次亲炙朱子的机会,但正是这唯二的两次问学经历,奠定了陈淳“下学上达”的学术路脉。陈淳在朱熹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建构了一套完整的理学体系,本文以《北溪字义》为中心,结合《北溪大全集》对陈淳心性论进行研究,探讨他对朱熹心性论的发展和朱子学后学中心性论的发展走向。文章包括绪论和正文的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文章的选题背景,目前学术界对陈淳心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以《北溪字义》为中心研究陈淳心性论的价值以及文章的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介绍陈淳生平和其心性论的理论渊源。陈淳生性聪颖,少时表现已不同于同龄人,林宗臣见之授以《近思录》,开启了他对圣人之学的追求。由于陈淳夯实的文献功底,使他在晚年的讲学中能够将选取的每一个哲学范畴进行追本溯源,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的诠释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者更全面的理解理学思想,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探寻陈淳心性论的理论渊源。第二部分是本篇文章的重点及中心论述内容,是对陈淳心性思想以及心性修养工夫的具体阐释。行文首先从“理”、“命”、“性”三个范畴论述陈淳心性的本体依据;再由性之善恶以及心的具体表现分析陈淳心性论中的“性”和“心”;最后探究其“心统性情”和心性修养工夫的具体内容。虽然陈淳心性论是对朱子心性思想的继承,但也具有其创新之处,因此在这一部分笔者会更关注于陈淳在心性思想以及修养工夫方面对其师说的创新与发展处,以探究陈淳心性论对朱子心性学发展的侧重点。第三部分主要分析陈淳心性论的价值和对其心性论进行评价。经过以上几章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陈淳心性论的独特价值和他对朱子心性思想的发展与深化处,本章内容在总结这些结论的同时对学界一直以来所争论的陈淳对心的诠释是否有心学倾向的问题给予回应,即陈淳在阐述“心”与“理”的关系时确实存在着心学倾向。文章以陈淳“心性论”为核心,分析其“工夫论”对“宇宙论”与“心性论”的现实意义,探求陈淳心性理论的现实目标。
其他文献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死亡率高于大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三者的总和[1] 。所有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 NS
杂交水稻从问世以来,就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每年研发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数量难以胜数。农户采用杂交水稻新品种考虑的因素也十分多,本文通过对桃江县诸多乡村的调查,考察农户采
自美国“9· 11”事件之后,恐怖犯罪便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它对于各个国家,甚至于整个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都是一个严重的威胁。由于恐怖犯罪近年来已经不断提升本土化与
背景: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FHA)是继发性闭经的最重要类型,许多女性为该病所困扰,中医治疗闭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挖掘中医药治疗方法对本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功能性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mc myeloid leukemia,CML)病人8、9和17号染色体5个微卫星位点的不稳定性改变,以发现8、9和17号染色体在所选位点是否存在与CML发生、进展相
基于深度学习的植物疾病识别是现代农业研究领域的热点。事实上,植物疾病发病率小、发病周期长、数据采集成本高等问题,导致采集数据的样本偏少。而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训练依靠大数据集,数据集过小会影响模型在植物疾病领域的应用。但迁移学习方法能够从已知较大的数据集上学习知识特征,并将知识特征迁移到数据相对较少的数据集上。然而,对于单样本数据的识别,使用迁移学习方法识别精确率较低。本文提出一种基于one-shot
面对2018年825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言而喻。笔者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时间与空间不连续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参与式观察法解析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进
清代,宁夏地区水利灌溉事业的发达一方面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历代政府的兴治。清代在前代的基础上,水利灌溉事业又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
目的:运用MRI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腱骨愈合情况,及影响腱骨愈合的相关因素,丰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理论,并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创新对国家发展和个人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推广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形成"万众创新"局面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障。文章在分析了整个创新过程及其蕴含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指出应用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