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汉口开放为对外通商口岸,1861年英国首先在汉设立租界,之后包括怡和洋行在内的十家洋行均在汉口英租界开设其汉口分行。怡和洋行汉口分行于1862年设立,在汉口经营进出口贸易的这段时间中,兴建码头、堆栈、居住住宅等不同物业类型的建筑,是在英租界的洋行中创建时间最早,拥有产权地产面积最多,在汉口经营时间最久的外国洋行,所以在众多洋行中选择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本文主要以怡和洋行汉口分行物业中的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对通过文献分析法与实地调查法对怡和洋行物业中的建筑实例进行整理研究,并根据建筑实例的使用性质分为商业物业和居住物业,对商业物业和居住物业分别进行建筑实体的空间分析,以期进一步揭示商业物业与居住物业对近代武汉部分物业及汉口城市形态产生的影响。首先针对怡和洋行的商业物业进行梳理与分析,将传统的仓储形式和桐油存储方式,和怡和洋行商业物业中堆栈仓库和桐油加工厂分别进行对比,阐释了怡和洋行商业物业中建筑形式的发展和现代技术设备的应用,从侧面揭示了以怡和洋行为代表的外国洋行在商业物业方面给武汉仓储业和桐油业的深刻影响。其次,对怡和洋行居住物业的三教街公寓、珞珈山碑高级住宅区和怡和洋行高级职员住宅的建筑平面布局和建筑形式进行具体分析,并将这三处居住建筑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同类型的居住建筑对比,揭示了同时期英国对怡和洋行居住物业的内在影响。通过对怡和洋行商业物业和居住物业的时空分布情况和分布特点的梳理及研究,重点分析了怡和洋行商业物业和居住物业对汉口城市形态的影响,特别是居住物业形态对汉口传统住宅形式影响的方面进行解析,阐述了怡和洋行居住物业对近代汉口城市形态的影响,揭示了以怡和洋行为代表的外国洋行的物业与建筑对近代汉口城市形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