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对于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主要都是针对初沉污泥或初沉污泥与剩余污泥混合物,单独利用剩余污泥生产短链脂肪酸的研究较少,而对于连续流反应器中剩余污泥发酵产酸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考虑到实际污水处理厂都是连续运行,本文对在碱性条件和表面活性剂作用下,污泥停留时间(SRT)和温度对污水厂剩余污泥连续发酵生产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进行研究。论文首先研究了连续流反应器中,碱性条件(pH为10)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单独作用下,SRT和温度对剩余污泥的水解和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某个确定的SRT下,污泥发酵液中溶解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量在所研究的发酵时间内均基本保持稳定;溶出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量随污泥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加;SRT小于12d内,SCFAs浓度随SRT增大而增加。初步的实验结果还显示,pH为10和SDBS作用时的最佳SRT都为12d,相对应的平均产酸浓度分别为934和1149.7mgCOD/L,其值分别为空白试验中产酸浓度的3.6倍和4.4倍;在所研究的范围内,不管S:RT为多少,产生的SCFAs中乙酸含量最多,其次是异戊酸和丙酸,而正丁酸和正戊酸组份含量最少;pH为10和SDBS作用下,乙酸和丙酸占总酸比例分别为和40.1%和16%、56.3%和8.5%,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生产的SCFAs中乙酸的比例,而碱性条件可以适当提高丙酸的比例;污泥中氨氮的释放随SRT增加线性增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温度由10℃增加至35℃,有利于剩余污泥的水解和产酸,且温度由10℃提高至30℃时的总SCFAs浓度增加的速率大于温度由30℃提高至35℃时的速率,因而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提高SCFAs浓度;污泥中氨氮和磷的释放还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论文还研究了室温、SRT为12d时,连续流反应器中碱性条件和表面活性剂联合作用对剩余污泥水解和产酸的影响,发现污泥水解过程中产生的可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基本不随发酵时间而变化;持续的调节系统pH值为10比先用pH10处理8d后再投加SDBS更有利于剩余污泥水解;调节系统pH值为10同时投加SDBS,比只控制碱性条件或只投加表面活性剂时剩余污泥水解的效率要高,并且产生的SCFAs更多,达到2055.8mgCOD/L;调节系统pH值为10同时投加表面活性剂所产生的SCFAs中乙酸和丙酸的比例分别为49.6%和12.2%,它们介于只调节pH值和只投加表面活性剂之间;碱性条件和表面活性剂联合作用时的氨氮释放大于只采用碱性条件产或只投加表面活性剂释放的氨氮量。实验还发现单独的碱性条件或表面活性剂作用,以及两者的联合作用都可使污泥中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减量,其减量化程度分别为39.4%、33.8%和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