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在当代社会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一方面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频繁出现的各种网络社会问题也在困扰着人类。因此,在支持互联网发展与应用的同时对其进行治理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目前,通过政策对互联网进行治理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我国自1994年开始制定互联网治理政策,截至到2007年已经发布的政策达到了43部。13年间,我国互联网治理政策发生了一系列的演变。本文通过对政策文本的研究,寻找政策发展演变的规律,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政策制定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通过政策主体和政策问题的发展演变揭示我国互联网治理政策变迁过程。政策主体是政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他们的利益倾向决定着政策的方向。我国互联网治理政策主体数量众多,属性不同,并且在政策时序演变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规律,包括独立主管机构主体位置的确立、专项管理机构地位的跃升,以及公众主体的产生。但目前我国互联网治理政策主体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权力主体间的重叠与冲突、权力主体与公众主体的割裂等。政策问题是政策过程的起始点和关键,政策的变迁是以政策问题的演变为基础的。伴随我国互联网治理政策的发展变迁,政策问题数量逐渐增多,覆盖领域逐渐增加,而且问题间存在一定的层级结构。同时,政策问题的时序演变明显体现着从计算机网络基础性问题向应用性问题转变的特征。同样,目前我国互联网治理政策问题构建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缺乏对问题间复杂关系的准确认知,因此造成了政策系统性的不强,治理效果有限。本文在系统分析政策变迁过程及问题的基础上,从政策主体和政策问题两方面对未来我国互联网治理政策制定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对政策主体的再整合,以加强主体间的分工合作;对政策问题的综合分析,以加强政策制定的系统性与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