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重性抑郁症患者电休克治疗前后静息状态下脑结构及脑功能的变化,探讨电休克抗抑郁作用的功能磁共振机制。方法:符合DSM-IV-TR重性抑郁症诊断,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35分,且符合电休克治疗指征者(SCI-D诊断程序诊断),共20人,分别于MECT治疗前、MECT治疗1疗程(6—12次)后行HAMD、HAMA、SSI、MADRS评分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分别采用分析局部一致性(ReHo)、功能连接密度(rsFCD)、低频振幅(ALFF)、灰质体积(GMV)等技术考察电休克治疗前后脑结构及功能的变化。结果:1.rsFCD分析显示:ECT治疗后较治疗前,左内侧额上回和右额叶内侧眶皮层功能连接密度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04,AlphaSim校正);2.ReHo分析显示:ECT治疗后较治疗前,双侧楔叶,距状脑回、左舌回、枕叶脑回和右梭状回局部异质性活动减少,而右枕叶脑回和下顶叶局部一致性活动增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AlphaSim校正);3.ALFF分析方法显示:ECT治疗后较治疗前,右侧距状回低频振幅减少,左侧额下回的三角形部分和右侧额上回低频振幅增强,有统计学差异(P=0.003,AlphaSim校正);4.灰质体积(GMV)分析显示:ECT治疗后较治疗前,内侧额上回、中央前回、额上回和右丘脑灰质体积增大,有统计学差异(P=0.005,AlphaSim校正)。结论:1.ECT治疗后左内侧额上回和右额叶内侧眶皮层的功能连接密度下降,可能是ECT治疗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的机制。2.梭状回ReHo值减低可能是ECT治疗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的疗效靶点。3.额叶ALLF值的升高或降低或许可以作为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一项指标。4.ECT治疗后重性抑郁症病人额叶的灰质体积增大很有可能是抗抑郁疗效的部分机制并且有可能作为ECT疗效预测的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