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近些年来北京地区引种的优良彩叶树种资源进行调查和收集,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彩叶树种观赏评价的综合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58种彩叶树种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彩叶树种自身的生物学特点和生态学特征,与田间实地观测相结合,对其物候期、耐热性、抗寒性及抗病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北京地区彩叶树种资源筛选及其园林应用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层次分析法对58种彩叶树种进行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将其分为四个等级。Ⅰ级(>3.7):综合应用价值高的种类,共计8种;Ⅱ级(3.3-3.7):综合应用价值较高的种类,共计29种;Ⅲ级(3.0-3.3):综合应用价值一般的种类,共计13种:Ⅳ级(<3.0):综合应用价值相对较低的种类,共计8种。2.利用形态特征观测法对33种彩叶树种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物候期的周年观测,记录其叶色变色进程及观赏的最佳时期。根据耐热性平均指数,将其分为5个等级,其中Ⅰ级(1.00-1.50):耐热性强的种类,共计24种;Ⅱ级(1.51-2.50):耐热性较强的种类,共计7种;Ⅲ级(2.51-3.50):耐热性一般的种类,共计2种。根据抗寒性平均指数,将其分为5个等级,Ⅰ级(1.00-1.50):抗寒性强的种类,共计33种。根据抗病虫害平均指数,将其分为5个等级,其中Ⅱ级(1.51-2.50):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种类,共计28种;Ⅲ级(2.51-3.50):抗病虫害能力一般的种类,共计5种。将耐热性、抗寒性和抗病虫害能力综合起来,对33种彩叶树种的生态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适应性好的种类共计17种,适应性较好的种类共计16种。3.将适应性与观赏价值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后,33种彩叶树种被分成4个等级。观赏价值和适应性均好的种类,共计3种;观赏价值较好、适应性好的种类,共计14种;观赏价值好、适应性较好的种类有1种;观赏价值和适应性均较好的种类,共计11种;观赏价值一般但适应性较好的种类,共计4种。4.利用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及逐步回归法对槭树科的6种彩叶树种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其耐热综合评价值大小可知,耐热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丽红’元宝枫(Acer truncatum ’Lihong’)、自由人槭(Acer freemanii)、复叶槭(Acer negundo)、‘秋日梦幻’红枫(Acer rubrum ’Autumn Fantasy’)、银白槭(Acer saccharinum)、挪威槭(Acer platanoides)。根据耐热综合评价值与各指标建立最优回归方程M=0.873-0.05A2+0.03A3-0.04A4,并对通过该方程得到的预测值与综合评价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程能够对彩叶树种耐热性的强弱进行准确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