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油松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在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内不同起源油松林群落特征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对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及其二者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比较不同起源油松林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差异,以期为该区对油松种群的生态保育及人工林建设和经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对群落的物种组成进行分析,该区油松林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44科77属88种,菊科草本植物占有绝对优势,植物科属区系温带性质突出,群落乔木层优势种单一,物种多样性以林下灌草的多样性为主。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两者物种组成的相似性指数为71.25%,且仅在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该区油松林群落结构层次清晰,垂直方向上可划分为乔、灌、草3层,不同起源油松林群落中乔木层长势良好,灌木与草本的盖度整体偏低,尤其是阴坡的人工林,其灌木层盖度不足10%。人工林群落的乔木层盖度及灌木高度方面与天然林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层次生长指标已接近于天然林;经年龄测定目前该区油松天然林大部分为中龄林和近熟林。不同起源林分中油松种群径阶分布规律较为一致,径级频率分布呈连续分布,个体多数为8-20cm径阶范围内中间径级的林木,各占天然林与人工林的76%和83%,种群发展为稳定型。油松的树高分布均以中间高度级林木个体居多,较高林木全部起源于人工林。对该区油松林群落α多样性指数与群落组成及结构特征各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该区油松天然林群落灌木层多样性受群落物种组成变化影响较大;不同起源油松林群落林下灌草层多样性指数与群落结构指标(乔木冠幅、灌木盖度)均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以上分析表明,该区油松林人工林群落特征与天然林已较为接近,物种组成丰富且相似性高,群落结构分层明显,油松种群动态趋势相同;乔木层优势度高而多样性较低,在现阶段应重点加强对山杨、白蜡等乡土阔叶树种的保护,对林分密度过大的人工林采取适当的抚育措施,优化林分结构从而促进林下灌草的发育,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及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