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苎麻是中国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之一,且被广泛种植在印度和其他东南亚和环太平洋国家。苎麻的生物产量比较高,长江流域一年可收获三季,在雨水充足的菲律宾地区甚至可以收获六季。由于研究起点较低、研究人员缺乏等原因,在Gen Bank中注册的苎麻EST序列仅421条(截至2015年4月9日),且缺乏可参考的基因组图谱信息。生物学信息的缺乏,严重阻碍了苎麻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本文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鉴定到了一些抗旱相关的转录因子。通过建立的试管苗叶脉的遗传转化体系。转化了一个水稻干旱胁迫响应的NAC家族的转录因子SNAC1,进行了转录因子功能的验证。并且对抗旱材料进行了组学研究。本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华苎5号”试管苗为实验材料,首次以试管苗叶脉为外植体建立一个高效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苎麻遗传转化体系。然后测定了叶脉再生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筛选出叶脉遗传转化过程中选择培养时最佳卡那霉素浓度为40 mg L-1。2.优化了“华苎5号”叶脉遗传转化过程中影响转化的一些因素:叶龄、农杆菌浓度、共培养时间、农杆菌浸染时间以及共培养时培养基中乙酰丁香酮的浓度。得到产生最高遗传转化效率的具体条件为:以取自40 d试管苗苗龄的叶脉为外植体,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值为0.6,菌液浸染时间为10 min,共培养时培养基中乙酰丁香酮浓度为50 mg L-1,共培养时间为3d。以上条件能够达到的平均转化效率为23.25%。利用GUS和NPTⅡ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的PCR检测、Southern杂交检测、GUS染色组织化学分析等进一步证明了目的基因整合到苎麻基因组并在转基因苎麻中得到表达。3.利用已建立的苎麻叶脉遗传转化体系,转化了一个水稻NAC(NAM,ATAF and CUC2)家族的SNAC1基因。对SNAC1基因不同转基因家系进行PCR检测。随机选择转基因株系1,3,18和20做Southern拷贝数分析,检测结果显示SNAC1转基因株系1,3和18为单拷贝的,转基因株系20是双拷贝的,随机选择转基因株系3和20做后续的分析。荧光定量结果表达分析证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株系3和20目的基因均过量表达。4.对转基因株系3和20三个生长时期即苗期,旺长期和纤维成熟期的植株做了抗逆性分析。苗期采用10%(w/v)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照组是培养在1/2的霍格兰营养液中。苗期抗逆性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3和20在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鲜重和干重明显的高于野生型。旺长期实验材料的干旱胁迫方法采用饱和灌溉,然后去除多余的水,抑制浇水,进而观察植株的表型。实验结果表明,旺长期胁迫后,转基因家系比野生型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POD活性高,而丙二醛的含量则较低。干旱胁迫纤维成熟期的材料,其地上部分鲜重、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均比野生型植株高。综上所述,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植株具有较强的抗旱性。5.本项研究中,对干旱胁迫的“华苎5号”利用15%(w/v)PEG6000进行干旱胁迫。对处理(0h,12h,24h,48和72h)的叶片进行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丙二醛和POD活性测定。根据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分析,选择干旱胁迫处理0h,24h和72h的叶片和根提取RNA。获取c DNA集合,并利用Illumina配对末端测序技术对其进行转录组分析,从而产生1.7亿个原始测序读长。在经PEG处理24h(L2和R2)和72h(L3和R3)的叶和根中共有16,798个基因差异性表达,其中,叶片中有9,281个,根中有8,627个。在这些基因中,来自AP2(3)、MYB(6)、NAC(9)、zinc finger(5)及b ZIP(2)家族的25个转录因子(TFs)被认为与干旱胁迫相关。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些转录因子在苎麻抗旱中的作用及其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