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隋唐镇墓兽和镇墓俑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ua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公开发表的发掘资料为基础,以纪年墓为主要依据,统筹无纪年墓,对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隋唐镇墓兽和镇墓俑(以下简称镇墓兽俑)进行了类型学研究。依据镇墓兽面貌特征不同,分为甲乙两类,依据兽头形态变化和兽角造型不同,甲乙两类镇墓兽之下各分为四型和三型。镇墓俑依据头部兜鍪饰样变化或发髻样式不同分为五型。在型式划分基础上,以纪年墓为准线,参考发掘资料的年代判定,最后结合对代表性出土单位的共存器物的关系辨析,把镇墓兽俑分为四期。第一期:隋开皇初年至唐上元元年;第二期:唐上元二年至唐景龙三年;第三期:唐景云元年至中唐初期;第四期:中唐初期至中唐中期。镇墓兽俑在时空分布和形制变化上,中原内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区域特点。在分期基础上,本文划分出了五个区,即中原北部区、郑州区、洛阳区、中原西部区和中原东南区。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和镇墓文化发展,对各区在不同时期镇墓兽俑的型式演进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各区发展和分布特点。本文在源头探索上,确定了蹲踞式镇墓兽源于山西和内蒙古一带的北疆民族(主要为汉化鲜卑族)活动地区,经北魏迁洛,中原地区得以发扬流传。河北、山西和河南安阳地区对东魏北齐承袭下来的镇墓兽俑起到了传播支点作用,隋唐以此为基础,把镇墓文化发展推向巅峰。在镇墓器物随葬规律探究上,证明了镇墓兽俑是有规律性的镇墓组合,不可分割,其主要组合形式为2对1,以镇墓兽俑为首的镇墓类器物构成了镇墓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镇墓兽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地下艺术与文化,其中鲜卑发挥了重要作用。俯卧状镇墓兽是鲜卑文化色彩浓厚的镇墓类器物,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本文从鲜卑政权的兴衰、民族政策的不同以及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论述了鲜卑对镇墓兽造型产生的影响。
其他文献
"5S"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快了农业向精确化、现代化的发展。在山区地势变化较大、立地条件复杂的情况下,"5S"技术对农业研究发挥了其重要作用,解决了难题、提高了效率。
本文作者是我专业组组长兼本刊主编,为创刊十周年而作,以飨读者。我们愿与工作在传染病事业上人士共勉,为人民健康奋斗终身。
本文以网上考试系统项目为背景,对采用DCOM和MIDAS实现分布式网络考试系统中涉及到的运行机制、线程模式、实例模式及远程数据模块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系统实现
具有高度艺术成就和宏大乐舞规模的唐代歌舞大曲,是中国古代歌舞伎乐的主要音乐形式。唐燕乐大曲是唐代歌舞大曲的代表,是中原音乐文化与西域段异族音乐互相碰撞、渗透、交融
<正> 十九世纪产生的两部民法典,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和1896年颁布、190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是世界民法史上的两座里程碑,它们“在民法发展史
采用多国模型评价、产业结构评价等方法,对惠安县农村工业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就全县情况看,惠安县农村工业化水平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后期。当前,推进惠安县农村工
汉长安城作为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同时也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起点,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汉长安城遗址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遗迹最丰富的统一王朝的都城遗
目的探究聚桂醇内痔注射联合外剥内扎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6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照入院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分别予
目的分析2012-2016年青海省炭疽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工作提供预防和控制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6年全省炭疽病例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表数据进行分析。
为获得纯净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对细胞中的NOD2受体进行定位,本试验采用胶原酶Ⅰ消化法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对细胞进行鉴定并对细胞中NOD2进行定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