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了美国这样的经济超级大国,但同时也有像乌干达、津巴布韦这样极度贫困的地区,同时各国既有经济繁荣的地区,同时伴随着有贫穷落后的地区,这是在地域广阔、资源禀赋差异、交通成本、政府主导力量等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事实。当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地区经济的主要目标,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展现出的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区域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差异性也显著存在。辽宁省作为曾经的共和国装备基地,虽然饱受国有落后体制、重工业比重过高等问题的困扰,经济增长缓慢。在沈阳成为东北最大的城市,大连成为生态宜居城的同时,辽宁省仍然存在经济落后的地区。葫芦岛市建昌县,下辖28个乡镇(镇的数量排辽宁省县级的第四),在2010年497293万元的GDP,而同为葫芦岛的绥中县,下辖25个乡镇,却创造出了901621万元的GDP,接近建昌的一倍。如果加上地区因素,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中最重要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是服务于区域差异研究的,一方面认为区域经济应当选择均衡的发展之路,区域经济的发展必定是协调的发展之路,另外一方面认同不平衡的发展之路。当然不同的理论集合服务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实践过程。本论文以辽宁省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区域经济差异和一体化两个区域经济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区域差异经济的测量,测量方法选用拥有多项优点的泰尔指数,从经济发展总量与区域金融水平两个方面研究差异,从而揭示辽宁省总量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的背后所存在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研究显示,辽宁省内,区域经济差异和区域金融水平差异是显著存在的,并且我们论述了政策在对差异形成于发展的方向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差异对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差异对经济的作用是两方面的,可以阻碍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适当的差异也是经济发展动力的一部分。我们之后用回归和定性分析法分析了辽宁省差异发展可能存在的趋势,研究发现存在矛盾的结果。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线,解决自身存在的差异问题,为东北振兴做出贡献。结合综合分析,本文以系统性的问题看待角度,提出了辽宁省地区差异的解决的路径选择,即区域一体化道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应用在辽宁省的框架和具体的一体化方面做出了设计,即首先是省域经济一体化,都市圈一体化,以省域经济一体化为契机,帮扶辽西地区。在都市圈一体化中,首先实现市场一条化,同时支撑市场一体化的有社保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等重要方面。经济问题从最初的产生,它便是以一个统一的系统的形式存在,在这样一个系统内,各方面内容看似独立,或者有几方面有很明确的关系,但实质上,各个方面有着类似“藕断丝连”的关系,一点的触动,会引发多点的改变。解决经济问题的办法是,从系统外找一点,而作用于系统。如果说要找例子,市场化手段我们认为就是这一解决思路的最好践行,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倾斜的政策加大了差异这一问题,再加上一定的信息流通,人们对自身的生活水平的关注,这一问题不仅被众多学者所研究,更成为政府政策制定中所经常探讨的内容,而且,一些针对性的措施确实被实施,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有变好的情况,有变坏的情况,可能有地域的关系,但效果却不尽相同。这和我们前面所说的问题的解决是一样的,我们理解出现了偏差。我们解决问题应该从外部去解决,而不应该就问题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从系统外部寻找一点去作用。我们以辽宁省为例做研究,以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作为经济的衡量指标,测算差异的结果显示地区差异是显著存在的,并且由于辽宁经济的特殊性(中国经济建设历程的一个缩影),政策被证明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得知,差异对经济存在两方面的作用,不仅有消极的一方面,积极的一个方面也不可小觑,这就说明差异本身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须品,同时对辽宁经济差异的预测分析我们得到一定程度的矛盾。所以说,不能说差异的存在是非必须的。这样一个问题的存在就需要我们对问题的深刻理解,我们回到地区经济发展的初衷,地区利益最大化、合理的分配机制、共同繁荣(并非一样繁荣)等,从外部经济系统寻找经济系统作用点。最终我们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落脚点,并且对我们的研究对象辽宁省经济进行了组织形式和框架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来落实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