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4种第七代自酸蚀粘结系统对正常牙本质和龋坏影响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方法:选取从江西地区拔除的24颗牙合面龋坏的人类磨牙,在龋损引知液(Voco)的监控下用慢速球钻去除龋坏,在远中牙合面健康牙本质预备至龋洞深度窝洞。随机将去龋磨牙分成4组,分别用四种第七代粘结系统(AdperTM Easy One;Ibond;Clearfil S3 Bond;G Bond)按照使用说明进行粘结,并用树脂(FiltekP60)修复后保持于37℃的水中,沿牙长轴方向将树脂和牙齿从颊舌侧方向片切,厚度为1.Omm,并修整成粘结面(正常牙本质和龋坏影响牙本质)面积为1mm2的试件,并以0.8mm/min的速度进行微拉伸实验,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粘结面形态。结果:I Bond粘结正常牙本质时粘结力明显强于龋坏影响牙本质(P<0.01),其余三种粘结剂对龋坏影响牙本质粘结强度比正常牙本质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结龋坏影响牙本质时四种粘结剂强度差异不明显(P>0.05)。对于正常牙本质,G Bond和I Bond的粘结效果比另两种要好(P<0.05)。扫描电镜观察,混合层在龋坏影响牙本质上表现得更厚但更疏松;相比正常牙本质,龋坏影响牙本质上形成的树脂突更少。结论:本实验的四种自酸蚀粘接系统在正常牙本质的粘结力强于在龋坏影响牙本质上的粘接力。本实验中四种自酸蚀粘结剂用于龋坏影响牙本质时粘结效果无差异。